1. 明明悟空翻个筋斗云就可以办了的事为什么要花14年去做;
2. 唐僧全无能力,凭什么他是领导;
3. 悟空在大闹天宫的时候何等厉害,可是到了取经路上,神仙们的家养宠物什么老鼠啊、兔子啊、狮子啊、牛啊,悟空全都没办法,只能搬救兵;
4. 悟空伏魔,沙僧挑担,白龙当脚力,八戒基本上没出过什么力,还惹事生非,凭什么最后封神的时候,八戒是净坛使者,仅次于悟空的斗战胜佛,高于沙僧的金身罗汉和白龙的八部天龙马。我觉得很不公平。
昨天晚上,凉风习习。我煮了毛豆和带壳的花生,备上冰镇啤酒,和朋友在院子里聊天。我们这帮俗人,在这么好的树荫里,谈了两句风花雪月就开始谈工作。
用一个人的话说:“不谈工作谈什么?”
大家谈到麦肯锡的《团队的智慧》那本书,讲到对人的一种划分方式:
按照性格的内向外向,控制欲的强和弱,可以把人分为四类:控制欲强而性格外向的是力量型,控制欲强而性格内向的是完美型,控制欲弱而外向的是活泼型,控制欲弱而内向的是和平型。
比如,一群人去春游的过程,一定是活泼型的人先嚷嚷,“我知道一个地方特别好,咱们去玩吧”,然后就不管了,接着力量型的人就会来查地图,安排车票,带着大家去,和平型的人就会说“好啊好啊”,完美型的人就会嘀咕“其实也没有说的那么好,还挺贵。”
然后有人说:哎?《西游记》里的四个人不就是吗?悟空是力量型,八戒是活泼型,沙僧是和平型,唐僧是完美型。
于是我把我心中的疑问提出来。凭什么唐僧是Team Leader,而八戒获得回报比沙僧多?
如果不论《西游记》里被艺术夸张了的形象,发现基本上老板都是完美型的人,他们和唐僧有如下的共同点:
1. 他掌握业务核心:就西天取经一事,因为经是只传给唐僧的,所以说唐僧掌握他们这个团队任务的核心价值。在取经途中,悟空功劳最大,调兵谴将降妖伏魔。当然首先因为悟空是齐天大圣才能够见到各路神仙,否则连门都摸不到,但各路神仙都第一时间进行响应和协助,则是为了唐僧的事业。如果单纯是悟空个人的事,悟空面子再大,估计也搬不动这么多神仙。(否则那些妖精也不至于为害那么多年了。)
2. 他严格遵循他们行业的游戏规则:《西游记》里的唐僧酸腐可恨,老是为了悟空杀生而给他念紧箍咒。但事实上,老板管下属也是这样。老板有他的原则,比如少花钱,不论你做了再大贡献,破坏他的原则,该惩罚还是罚。比如你的事办得很好,但是钱花多了,在老板看一定要有所惩戒。从你的角度也许委屈,但从他的角度他并没有错;
3. 他能控制业务骨干:每个老板在自己掌握核心价值的同时,必有能弥补自己不足的业务骨干帮他才成。就象开国皇帝和开国元老的微妙关系一样,老板也需类似紧箍咒的东西来控制业务骨干。当然,悟空也可以离开唐僧回花果山,业务骨干也可以辞职。最终悟空保唐僧到西天,和唐僧并肩成佛,可能就相当于公司上市,大家并肩成股东。金手铐自然替代了紧箍咒。
4. 他从来对人和事都有保留意见,不会完全赞同:综观《西游记》全书,唐僧对悟空基本上没有什么高度评价,总是有褒有贬,让我也觉得很郁闷,很替悟空的辛苦不值。但一想,领导只有永远不满意,公司才能进步嘛。
悟空则是一般所谓的业务骨干,公司里最有本事的是他们,牢骚最多,甚至成为不安定因素的也是他们。他们神通广大,交游广阔,同时他们的悲剧根源是他们不掌握价值核心。所以只有遵循游戏规则,接受唐僧的领导才是唯一的正道。
八戒这个人就很有趣了,需要用比喻才能说的清楚。乾隆朝两位大臣,和坤和刘墉的故事大家都了解。对这两位的说法之一是,刘墉是“国之重臣”,而和坤是“朝之重臣”。什么意思呢?
刘墉为人勤俭务实,不管是办案子还是搞经济都有一套,属于悟空一类的业务骨干,国家需要这样的人,才能够维持健康的运转,所以是“国之重臣”;
和坤呢,与皇上投缘,讨皇上喜欢,虽然结党营私,但是也使朝廷上有其乐融融的气氛,而且和坤还能不时地象猪八戒拱唐僧的火一样,往“刘墉”们的身上泼污水。但是要知道,如果心中本无火,拱是拱不起来的。皇上本来就不希望又有品格又有能力的“刘墉”们功高盖主,如果不施施天威,就怕他们忘了自己是谁。
“朝之重臣”的另外的例子还有清末的清流党,比如张佩纶、陈宝琛。慈禧并不喜欢他们,但是她需要把他们引经据典骂李鸿章的折子给李鸿章看看,于是个人能力远胜于这个老女人的李大学士就只能不时出一身冷汗,然后乖乖的。
沙僧就没什么可说的了,和平型的人物到处都是。
说到此,我恍然大悟。终于明白自己为什么打工总是打不成功。我这么讨厌唐僧,怎么可能伺候得好老板?
抱着取经的心情,我当夜重读了一遍《西游记》,发现还是很没意思。
唯一的收获是发现文殊菩萨的狮子下凡为害了两次,一次在乌鸡国、一次是狮驼国。因为我算不清在《西游记》里天上的时间和地上的时间的比率,所以不知道是《西游记》的BUG,还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