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星源玻璃器皿有限责任公司,建于1993年,前身为合川星源玻璃器皿厂,1994年更名为重庆星源玻璃器皿厂。2007年4月注册为有限责任公司,产品远销欧洲、非洲、美洲、中东、东南亚等。与茅台、五粮液、郎酒等酒业名牌及新加坡航空公司、泰国航空公司、中国国际航空公司等开展合作。其产品西南地区酒类包件(赠品杯、配件杯)占市场份额30%以上,是西部地区规模最大的玻璃日用品企业。
■曾获荣誉
1997年,凭借自主研发晶质玻璃技术,获得重庆市科技进步二等奖。2008年至今,自主生产的水杯等产品多次获得“重庆市名牌产品”称号。2011年至今,旗下品牌“星源”“银雪”获“重庆市著名商标”。多次获得市级“重合同守诚信企业”“诚信纳税企业”等称号。2012年跻身合川工业企业纳税50强。
■品牌感悟
品牌就是战斗力。只有打响了品牌,维护好品牌,才能赢得消费者的口碑与市场的认可。也只有靠品牌的力量,才能和更多的竞争对手抗衡。为此,绝对不能将就,要始终把产品做到尽善尽美。
夏季,玻璃市场通常呈现“一冷一热”:一边是玻璃日用品销售情况清淡,一边则是建筑玻璃需求火热。
不过,8月10日,记者来到主营玻璃日用品的重庆星源玻璃器皿有限责任公司(下简称“星源玻璃”),却看到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生产车间里,12工位全自动压机正在批量生产果汁杯;另一边,玻璃技师们手持吹筒,吹制出曲线玲珑的花瓶、醒酒器等。包装车间里,光亮剔透的玻璃白酒杯堆成了一座座小山,工人们正在有条不紊地贴标签、装礼盒。
星源玻璃为啥能逆势而动?“玻璃日用品虽然遇冷,酒业却在走高。”该公司副总经理周正介绍,仅8月,星源玻璃就接到了来自重庆江小白等几家酒企的订单。工人们正在包装的白酒杯,正是有“国酒”之称的茅台酒专用赠品杯。这样的白酒杯,星源玻璃每年要向茅台集团供货3000万个以上。
星源玻璃凭啥得到茅台这样的大牌酒企青睐?周正说:“秘密在于我们20多年来始终坚持独辟蹊径。”
战同行
自主研发晶质玻璃,挖来第一桶金
星源玻璃诞生于1993年,前身为合川玻璃器皿厂。那时,他们雄心勃勃,想要在市场化大潮中做个“弄潮儿”。但“弄潮儿”并不好当——星源玻璃所处的合川区清平镇素有生产玻璃的传统,大大小小的玻璃企业有几十家。星源玻璃要想闯出一片天,首先得过镇上的同行关。
星源玻璃选择了独辟蹊径。
当时,镇上的同类企业主要生产玻璃仪器,为企业、院所等供货。而星源玻璃却注意到,随着经济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水涨船高,对于玻璃杯、烟灰缸、花瓶等日用玻璃制品的需求迅速增长。此外,茅台、五粮液、郎酒等著名酒业也多在西南地区“扎根”。
于是,星源玻璃成了清平镇上第一家主营玻璃日用品的企业。然而,这还只是他们“突围”的第一步。
“玻璃日用品有一个‘硬指标’——健康!”周正介绍,过去,为增加玻璃的透明度,使产品看起来更清澈闪亮,部分玻璃工厂会在玻璃原料中添加铅等重金属。这样制出来的玻璃产品虽然好看,长期使用却有害健康。如果能开发出一种兼具美观和健康的玻璃材料,一定能打开销路。
想法虽好,如何实现?这没有难倒星源玻璃。原来,成立之初,星源玻璃就从北碚玻璃器皿厂“挖”来了技术人才。
提到北碚玻璃器皿厂,重庆人一定不陌生——它曾是重庆轻工业的“五朵金花”之一,也曾是全国玻璃行业的排头兵。
有人才在手,1994年,星源玻璃开始自主研发晶质玻璃。这种玻璃又名水晶玻璃,外观类似水晶,清澈透明,折光度好。用它制作的产品看起来格外“高大上”。不仅如此,晶质玻璃还不含重金属,而是添加硅、氧化钾、氧化钡等无害化学物质,再加上独有的“秘方”熔炼而成。
1997年,晶质玻璃问世,得到了行业内外的高度肯定。其研制技术也获得了1997年的重庆市科技进步二等奖。星源玻璃闯市场最大的“王牌”就此诞生。
靠着这项令客户和消费者放心的技术,星源玻璃在西南地区酒类包材市场迅速扩张。2000年,星源玻璃年产值达到2500万元。
闯市场
价低质优赢得大牌青睐
如果说独特的发展思路和自主研发的健康材料为星源玻璃赢得了最初的宝贵机会,那么,星源玻璃闯过第二关——市场关,靠的就是价低质优的“硬功夫”了。
上世纪90年代末,星源玻璃在贸易中发现,同等质量的玻璃产品,自家的价格往往只有国外产品的一半甚至更低。这让星源玻璃信心倍增——价格优势和健康材料,不就是与国内酒业大牌们谈合作的底气?
功夫不负有心人,2001年,一位中间人把星源玻璃引荐给了贵州茅台集团。不出意料,茅台查验样品后,向星源玻璃下了第一批订单,订做装在茅台酒礼盒内的赠品酒杯。
但与此同时,茅台也提出了更高要求:每个赠品酒杯必须做到玻璃内无气泡、杯口无毛刺、杯身通透光滑、茅台标志清晰端正。简而言之,无论是看、拿、喝,酒杯都不能有一点瑕疵。
此前,星源玻璃的产品虽然也力求质优,但还不至于如此严格。很快,“茅台杯”的标准,也成了星源玻璃自家的产品标准。为确保质量,星源玻璃还专门制定了一条措施:对不合格品当场销毁,并成了雷打不动的传统。
据粗略估计,星源玻璃每年要销毁不合格产品10万件以上,价值数十万元。
曾有人心疼地提出,能不能把不合格的产品打折销售,或者发给员工拿回家用。
“不行!不砸杯子,就是砸牌子。”公司管理层一致认为,产品质量必须“斗硬”,不合格就不能给任何人用。
这种狠劲赢得了市场的认可。随着星源玻璃与茅台开展合作,五粮液、郎酒等酒业大牌的大门也纷纷向他们敞开。放眼西南地区,如今星源玻璃一家就占据了酒类包材市场30%以上的份额,在酒类包材领域的年产值超过6000万元。
持久战
传统工艺与品牌打造并进
打开市场,与大牌合作,一系列战绩让星源玻璃乘势而起。
2008年,星源玻璃产品获得“重庆市名牌产品”称号。2011年至今,旗下“星源”“银雪”多次获得“重庆市著名商标”称号。2012年,星源玻璃跻身合川区纳税50强。2016年,企业年产值达到1.2亿元。
但在星源玻璃看来,难关还没有闯完。
“老是和竞争对手打价格战,不是长久之计。”周正说,近年来,玻璃行业普遍面对产能过剩、低端产品过多的难题。连已上市的安徽德力等玻璃巨头,都在积极探索转型。
那么,星源玻璃打算怎么办?
周正并没正面回答,而是把记者带到了样品陈列室。近千种形状各异的玻璃器皿层层叠叠排开,位于正中间的,是一组美丽的套色刻花玻璃瓶。瓶身上几种不同的颜色互相交织,精心雕琢的玻璃瓶身犹如浮雕,十分典雅。
“套色玻璃工艺可以追溯到清朝乾隆时期,也是玻璃行业最有代表性的传统工艺之一。”周正告诉我们,制作套色玻璃器皿,要趁玻璃瓶胎尚未冷却成形时,在表面满套其它颜色的玻璃材料,之后用琢玉的方法在表层上镂刻出花纹和形状,整个过程只能由经验丰富的匠人手工完成。
而在星源玻璃,就有精通这门工艺的老匠人。为了传承传统工艺,星源玻璃特意聘请近10位玻璃工艺大师及经验丰富的老工匠作为顾问,带徒授艺,指导生产。如今,车间最优秀的一线工人中,不乏得到他们“真传”的徒弟。
“发扬传统工艺,就能做到‘人无我有’。”周正说,套色玻璃器皿虽然需求不如日用品多,却件件是精品,市场价格很高。同时,根据市场调研情况,星源玻璃也准备精简产品门类,将原本的10多个门类、上千种产品逐步减少,走优势聚集的发展道路。
周正透露,下一步,星源玻璃还准备向“中国名牌产品”发起冲击,将品牌的影响力进一步扩大,争取在3-5年跻身玻璃行业领军企业之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