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前三季度,我县水晶产值达到68.5亿元,已基本接近去年全年产值,增长14.2%;税收8200多万元,增长14.2%。同时,1-8月水晶产业出口额2375万美元,同比增长12.4%,实现逆势上扬。
一个个鲜活的数字再次证明浦江水晶产业的整治并没有让浦江的水晶产业走向衰落,反而淘汰了大量过剩产能,避免了分散用力、恶性竞争,促进了产业的良性循环,真正走上了转型升级的科学发展之路。
2013年,我县按照“一区多点”原则,规划新建四个水晶集聚区。2014年,四个水晶集聚区相继启动建设。2015年8月中部集聚区建设基本完成,10月,企业开始入驻。位于中部水晶集聚产业园区的奥尔特工艺品责任有限公司,是由16家水晶企业整合而成的。过去,16家企业分散在七个乡镇(街道),原材料配送、成品收集要花很多时间,经常是五、六个人管理还忙不过来。企业入园后,16家企业在一幢厂房的四个楼层中生产,仅需一个人管理就行,大大降低了管理成本。像这样的企业,在四个水晶产业集聚园区内还有很多。
近年来,亚华水钻与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一起潜心研究新产品5年,成功研发人工宝石———天玑石,技术领先欧美,已申报7项发明专利。星碧水晶把原来的水晶工艺品拓展为琉璃工艺品,一件就能卖数万元。东洲水晶在意大利、法国、西班牙、韩国有自己的代理商,其产品成为普拉达、LV等奢侈品上的装饰物件。
当前,我县围绕省委书记夏宝龙提出的“为全省再树立一个特色小镇建设的样板”的要求,召开水晶博览会,规划打造“水晶时尚小镇”,建设中捷水晶产业合作园,引进水晶产业专项基金,成立浦江工匠学院,发布中国水晶产业指数,各项举措,推动浦江水晶产业向集群化、高端化、个性化、智能化发展。
和水晶产业一样,作为另一传统产业的挂锁,其产业结构不合理、技术创新能力不足、市场竞争秩序不规范等问题凸显,制锁粉尘、噪音污染更是制约了企业进一步发展。面对发展瓶颈,唯有破釜沉舟,才能浴火重生,于是“落地提升、并规入园、园区集聚”成了最佳选择。
今年2月26日,浦江小微企业创业园(东部挂锁集聚园)国有建设土地使用权成功出让,万洋集团控股子公司上海乾宜投资有限公司获得393.69亩的国有建设土地使用权,标志着我县小微企业创业园建设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与水晶产业的集聚发展一样,小微企业创业园的建设,为挂锁企业突破传统产业格局、实现转型升级发展开辟了道路。建成后的东部挂锁集聚区将集生产、孵化、办公、研发、城市生活为一体,成为一座产业集聚、产城融合、资源共享的产业新城,将对园区外围产业(企业)和城镇居民生活形成强大的辐射和带动作用。
与此同时,结合产业发展实际,我县起草了《浦江县挂锁行业整治提升总体方案》,制定了《浦江县挂锁行业整治验收标准》,下发了《关于挂锁行业整治提升的指导性意见的通知》,为整治类型的划分提供依据,明确整治方向;连续组织召开多场挂锁行业整治提升验收标准培训会,覆盖全县15个乡镇(街道)及开发区共877家制锁企业。通过前期摸底排查及专项整治行动,我县“壮士断腕”,除却挂锁产业中的落后产能,规模化落地企业按照要求进行了整治提升,部分具备发展实力与潜力的小规企业进行了优化整合。立足于转型升级,全县挂锁产业认准了提高产品质量、重视品牌建设之路,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提高自动化生产水平为突破点攀登产业发展新高地。
我县作为全国最大的绗缝家纺产品出口基地,绗缝制品出口形势一直喜人,但近年来,由于生产技术门槛低、行业无序竞争、品牌意识薄弱等原因,转型阵痛开始显现,屡被曝光“黑心棉”问题,金名片一度成为黑名片。
为了彻底治理绗缝之乱,我县痛定思痛,在2014年开始进行专项整治,并明确规定,外贸产品填充物必须与内销产品保持标准一致,坚决取缔“黑心棉”源头加工点,彻底杜绝企业使用再加工纤维及劣质棉作为填充物进行生产的行为。今年,我县又组织开展了再加工纤维及其制品集中专项整治行动,以促进全县绗缝产业转型升级。《再加工纤维基本安全技术要求》国家标准于今年2月获得批准发布,并于9月1日起正式实施。《要求》规定了再加工纤维的术语和定义、基本安全技术要求、检验、判定规则和标识等内容,为再加工纤维的生产、检验和监管提供了技术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