骗货屡禁不止,手段也一直在更新换代。从用假名假身份到真名真身份,恶意骗货者的表面功夫越做越好,有人甚至假借他人真实存在、口碑较好的公司名义在市场下单,市场经营户简直防不胜防。
真公司假员工 经营户被忽悠
这几日,在义乌经营一家外贸公司的潘先生百思不得其解,竟然有经营户向义乌市公安局经侦大队反映,他们有欠款的嫌疑,但他怎么也想不起,什么时候下过这个订单。后来经过一番了解才发现,根本就是有人冒用他公司的名义在市场下单。“自己什么时候背了黑锅都不知道。”潘先生说。
在义乌市场,像潘先生遭遇的这样的事不是个例。今年年中,就有市场经营户张某到义乌市公安局经侦大队报案说,一名自称是义乌市海普进出口有限公司员工赵阳的女子,以采购货物为名,向其订购了价值4万多元的饰品,后未支付货款赵阳就失去了联系。
半个月后,义乌市海普进出口有限公司老板到义乌经侦大队反映,有人冒用其公司名义在义乌市场上订货,有部分市场经营户将货物拉到了该公司,但海普公司不存在“赵阳”此人,于是让市场经营户退回了货物。
公司已经注销 员工仍在下单
还有一种下单人和公司不符的情况,即原公司明明已注销,但公司之前的员工仍然以公司的名义在市场上到处下单。今年5月,有商户反映,他接了位于义乌金茂大厦1516室的君诺公司的一个单子,150件货,但对方不肯支付定金,翻译在一旁给他看了其他商户的订单,都在上百件以上,且不少都是首次合作,让他放心。不过该商户却查到,该公司在前几年就注销了,现在又活跃在市场上,觉得有些不靠谱。
义乌经侦针对该公司向商户做出反馈:早在2012年就有商户反映,在该公司的订单上只有电话没有地址,其他信息全无。接着公司所在辖区派出所上门核查,公司负责人回应,公司已经注销。2013年,又有商户反映接到该公司订单。派出所再次上门调查时发现公司关门无人,电话也无人接听。之后再电话联系得知,公司老板名为李俊毅,当时人在墨西哥,公司已注销不再营业。
另据商户反映,位于义乌桥东一区8幢7号301的莫尼尔公司义乌办事处也存在类似状况:公司仍在市场上下单,但根据派出所核查,公司显示地址关门无人,电话联系对方,称公司早已不开设。
买卖双方信息不对称 不明身份买家得机会
义乌警方此前曾多次提醒,因为市场交易模式的限制,经营户与外贸公司之间缺乏沟通,信息不对称,因而经常出现有人冒用他人公司的名义在市场下单甚至骗货的情况。往往等货款到期后,经营户及被冒用公司抬头的公司才发现问题。
义乌警方提醒广大经营户,在接单时应首先明白“我是在跟谁做生意?”经营户应先确认对方的身份及公司信息,尽量通过同行、预警平台、中信保等第三机构了解对方的信誉度。对于信息不明或者可疑的公司,应谨慎合作。确定接单后,应和客户签订正规贸易合同,除明确交易产品价格、数量、品质要求等条款外,最重要的一点是明确交易主体身份,避免出现“无合同签约人、无收货签约人、签收姓名不规范”的情况。
下单后,经营户尽量抽时间打电话或者上门核查,再次确认客户身份以及所在公司的真伪。交货后也应密切关注货物的动向,尤其是货款未全部支付的情况下,可及时与货代公司取得联系,保持互动,掌握提单发放情况,以免出现问题时能第一时间将货物拉回,尽可能保护自身的合法利益。
而外贸公司平时也应保持警惕,一旦发现被他人冒用,应当即向自己的供货商了解情况,说明事由,并与受骗的经营户取得联系,解释情况,尽可能地挽救损失。“外贸公司的利益也应得到应有的保护,在发生被冒用情况后,希望有关部门能在第一时间给受骗的经营户及被冒用抬头的外贸公司一个交流的平台,互通信息有无,共同解决问题,并及时发布预警信息,让更多人得到警示作用。”潘先生说。(来源:浙中新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