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铺养三代?沿街商铺是否还有投资价值?
无论是走在大街小巷,还是曾经的商业繁华地区,给人的感觉就是萧条,甚至沿街旺铺都出现了空租、闲置。到底是因为什么原因导致的一片萧条景象?
总结起来原因有二:
一、商铺供大于求,出现井喷现象,严重产能过剩;
二、零售业产业升级,通体出现缩编现象。
在以往,曾有一铺养三代的说法,只要是人气沿街商铺,每年的纯利润那是美滋滋的很;
随后,就出现了以传统的大型百货商店为主流的商业模式;
再之后,就是以大型的小商品市场为主流的商业模式的崛起。
在以往,店铺的迅速扩张充分占领市场,就能笑到最后。
但是,随着城市的不断开发,各个邻里中心、综合商业区、地铁出入口及地下旺铺的不断崛起,致使商铺产业不断的被分化,分化到城市里的各个角落里。
所谓优胜劣汰,有的邻里中心、综合商业区、地铁出入口及地下旺铺的人气不够旺盛,或其商品产业结构的原因导致了其利润不断走低,进一步造成了某些区域过于冷清,或某些区域过于繁华。
过于繁华的区域,为保证其区域内的整体布局,会不断的抬高其租金,以保证其整体商业布局。
比如,某繁华区域以餐饮、酒吧、便利店为主的商业布局,为保证其商业整体模式,会优先让外企进入,比如日本料理店、韩国烧烤店、泰国料理店、印度料理店等,最终导致的结果就是租金的不断攀高,料理店的商品价格奇高无比,一般以中上流或以外国人为消费主体的商业模式。
传统商铺根本无法进入该繁华地区,因为那高昂的租金摆在眼前。
在过去十年,苏州还是以观前步行街为主要商业区域,很多苏州老字号都只能在该商业区域勉强挣扎存活,当时媒体也在不断报道该新闻,保护苏州老字号,该从哪里开始?
自从电商的崛起之后,传统零售业受到了不小的冲击。
就拿大型超市来讲,苏州的好又多超市曾经受到大润发、家乐福及欧尚的市场挤兑,已经缩编了好几次。
由原先的大型超市变成了若干个小门面的小超市,就跟那全家差不多,以地理优势占据市场。
但是最近,由于电商的不断攻城略地,传统零售业正在进一步的洗牌,看看到底是谁笑到了最后。
零售业的不断升级同时也在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以前,我们需要花一天的时间慢悠悠的逛街买衣服;现在,只要在网上花个半天时间就能选中自己喜欢的衣服了。
就我个人而言,我还是喜欢边逛街边享受购物的乐趣的;而非看几个图片就决定是否购买的“便利”。
同时,我也不想“逛街”这个词语就此从我们的日常交流中消失,成为字典上的历史。。。
商铺,还是你眼中的香饽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