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晶的应用十分广泛,但从水晶雕刻的创作来说,因材施艺、由色显彩则是评判作品优劣的最重要的尺度。一件水晶雕刻作品需经过审料、构思、画稿、上石、开胚、打胚调整,细部刻画、打磨、抛光,以致配座等多道工序。其中,熟悉与掌握水晶的硬脆特点非常关键,一旦出现差错便难以修复,因此,制作者往往需要冒着很大的风险。在高明的雕刻艺人手里,一块不起眼的水晶原料经精心设计、匠心独运后,即可化腐朽为神奇,显现出令人惊叹的雕刻艺术魅力;如若由“蹩脚”的工匠漫不经心地随意切割,便会使水晶的风韵丧尽、灵性顿失,这里有高低之分、文野之别。水晶雕刻对制作者提出的要求更为严格,可以说,雕刻师的技艺造诣与艺术修养高低决定着作品的成败与否。技艺是根本,如果不具备娴熟的技艺、技巧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就难以达到量材施艺、去脏遮绺的巧妙效果,更难以通过技术层面的表达而体现出作品主题思想的意义;艺术修养也同样重要,它包括理念,眼界、思想等方面的素养,需要从历史的经典作品和其它艺术门类中吸收有益养分,更需要在艺术实践中通过观察与体悟生活增加积累,激发灵感,才能创作出具有思想性,又富有内涵的好作品,以体现作品的艺术价值和经济价值。面对当今水晶原料价格大幅上升,竞争愈加激烈的现状,如何在有限的原料上提升艺术水准,增加雕刻品的附加值,即成为水晶从业者面临的严峻课题。
我从事水晶雕刻已有二十多年,在长期的实践中一直十分注重学习与积累,从观摩各类工艺美术展览、雕塑展览和博物馆陈列展示作品中受到启迪,从生活细节的观察与体验中激发灵感,艺术素养与创意能力获得了较大提升。尤其是近几年创作的一些水晶雕刻作品得到了业内外人士的普遍认可和市场的青睐。如水晶雕刻《富贵吉祥》就是一例。当时,我捧在手里端详这块水晶石时很是激动,但见通透的鹅黄皮色下有三簇绿幽灵,草绿色由深及浅,煞是迷人。审视再三,还是未敢动手,因为透明如水的晶体上有几条绺裂纹,一时感到难以处理,便暂时搁置在一边。有一次,女儿暑假期间同去浙江游览,当天就在山上的“农家乐”饭店住宿。隔天清晨,农家的雄鸡引颈鸣啼,我似睡非醒地爬起床,透过窗户向外看,只见晨曦朦胧之中,一片凤尾竹随风摇曳,猛然间灵感一闪,构思创意倏忽而出。回来后,我即忙着构思设计,雄鸡站在山石上引颈高歌,并沿着水晶石上绞棉的方向设计了几枝凤尾竹,三簇飘绿从凤尾竹下方透出,但仍感觉似乎缺少了点什么,此时脑海里跳出“富贵吉祥”的主题,于是我在雄鸡的下方加上了一朵盛开的牡丹花,背景则大面积保留了天然水晶圣洁晶莹的自然美,构成了晨曦之中凤尾竹随风摇曳,雄鸡引颈初啼,牡丹展露身姿的动人画面。未曾料到,粗胚一出就受到来往观者的一致好评。之后,该作品在中国(苏州)‘子冈杯’玉石雕精品博览会上获得金奖,一时慕名求购者踊跃。但材料与人工的巧妙结合往往是独一无二的,这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俏色巧雕是历史上众多工匠们智慧与才艺的结晶,他们充分地借助原石相间色彩塑造形象,既充分展现大自然赋予人类的天然美色,又融入了自己对世事万物的感悟与情怀,传达出巧思巧雕的感人魅力。我一直将这种构思创意作为自己努力的创作方向,潜心掂量,反复完善构思,以达到材料与工艺的完美统一。我曾经创作过众多俏色巧雕的作品,其中《牡丹》就是其中之一。作品在晶莹透彻、黄白相间的原石上,将白色部分雕琢为两朵牡丹,有怒放的,有含苞待放的,花瓣舒展、风姿绰约、洁净可人;黄色部分则被刻画为牡丹枝叶与沃土,雕琢简洁明快,色彩泾渭分明,既具色彩对比又十分协调和谐,它在光线的映照下,多重色彩频频闪耀,显示出变幻莫测的光影效果。
当然,水晶雕刻的创意创作因料而异,并非一概而论。水晶原石与其他宝玉石有所不同,如能利用好它那单晶六方锥体的特点,使之在光线的折射下有多层面的闪耀,可以达到曲折奇妙的视觉艺术效果,可谓光怪陆离。唐诗《白雪歌》中的“鸟啄冰潭玉镜开,风敲檐溜水晶折”就是对水晶这一特点的生动描绘。依照水晶光影折射原理,我在创作《千面观音》时作了一次成功尝试。这是一块巴西紫晶原石,作品的中心之处塑造了端庄、慈祥的观音头像,并特意在观音头像的四周设计了一个环形钻石刻面体,这样通过钻石刻面的光线反射,便能在每一个刻面上都看到一个观音的形象,可谓数以千计,达到了“千面观音”的观赏艺术效应。作品一经展出,观摩者均啧啧称奇。
从创作实践中,我深刻体会到,作为一个雕刻师需要将思想性、趣味性、文化性、观赏性自然地融入到作品中去,才能吸引广大民众的目光。因为时代在变化,民众的审美能力与审美情趣在变化。我们只有不断适应这种变化,努力地提升自己,充实自己,才能创作出既具个性、艺术趣味有十分浓郁的佳作。我们只有持之有恒地坚持创新,使传统技艺永葆旺盛的市场生命力,以水晶之美净化人们的心灵,以丰富的文化内涵陶冶人们的情操。
作者简介
霍永龙,1974年生于连云港东海县,1995年毕业于苏州工艺美术学校,2014年毕业于苏州大学艺术学院。至今从事水晶雕刻21年,现为江苏省工艺美术协会水晶专业委员会委员,江苏省水晶文化研究会苏州分会会长,苏州市工艺美术学会会员,并长期在苏州从事创作。作品多次获得工艺美术专业评比奖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