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美术基础知识培训
水晶雕刻属于造型艺术范围,需要有一定的美术功底。要想雕刻出优秀的作品,首先应加强美术基础知识的训练,美术基础训练主要应从如下三方面着手:
1、空间判断力培训
这个过程主要训练对平面空间的点、线、面目测的能力,包括:散点判断(直线、曲线)、直线位置判断(中心点、四分之一处、八分之一处)、直线排列判断(水平线、垂直线、平行线)、角度判断(特殊角、直角、四十五度角、六十度角、相同角)、面积判断(形状判断、相似形判断)、平面影像的把握能力(化整为零即把复杂形分解为若干基本形、集零为整即对于细节“视而不见”,只看整体轮廓)。例如:直线位置判断训练:在纸上画一条直线,让学员去看、去“感觉”,找出该线的中点、四分之一处、八分之一处。
2、空间模仿力培训
这个过程主要训练对平面和实物临摹的能力。
平面临摹就是描摹平面的画面。经过空间判断力的培训,有了一定的空间判断能力,理解了形象的构成,这个环节就是将学员对点、线、面各要素及相互关系反馈到纸面上来。要选择能准确表现结构关系的作品图片临摹。临摹前,仔细观察原画的构图,临摹中要揣摩画面结构的穿插及细节的处理,注意画的要结实,不能肤浅。临摹过程中应避免“眼高手低”,不能简单的复制,要让学员思考临摹的形状中有哪些元素是不变的,哪些是变化的?临摹应长期训练,以逐步实现“眼手合一”。
实物临摹就是写生。应从整体出发,从大处着眼,准确把握对象的整体形象。经过构图、轮廓、大形、深入刻画到整体调整等不同的作画环节。应教导学员树立立体的观念,对实际物象进行摹写,把具有三维空间的物象转化到平面上,要加入透视理论指导。
在实际教学中,要将上面的注意点转化成标准流程,按标准流程临摹。
3、空间想象力拓展培训
空间想象力是学员对雕刻形态的空间形式(空间几何形体)进行观察、分析、认知的抽象思维能力,此项内容训练对于后续的雕刻工作起到重要作用。通过结构素描的学习,进行空间的逻辑思维训练。利用透视原理,学员需要将物体可见部分和不可见部分都画出来。练习绘制“三视图”,提高熟练识图、绘图的能力,并根据自己的想象力,标出相应尺寸,这样更有利于独立创作三维圆雕工艺品。在雕刻过程中,应将三维图在脑海中呈现,直接参考三视图图稿进行雕刻。这一环节要求学员接到一个有标注的三视图,在头脑中快速想象出它的形态、大小,不断培养空间想象力。
二、传统文化知识培训
水晶,又称水玉,“玉必有工,工必有意,意必吉祥”。吉祥造型、传统题材一般采用谐音、借语、比喻之类的来刻画一个吉祥的内容。水晶雕刻与传统文化知识的融合主要体现在水晶原石寓意及雕刻题材寓意。
水晶原石寓意是指不同材质的水晶代表不同的含义,可对应雕刻不同题材产品。例如黄水晶是财富水晶,主要功能有招财进宝,创造财富,强化肠胃消化功能,适合雕刻黄财神题材的产品。关于此方面培训,可制定常用石材的寓意教材,对学员进行系统性培训。
雕刻作品要有美好的寓意,意必吉祥。水晶雕刻主要是利用民俗文化与水晶作品结合,形成了水晶作品的民俗文化内涵和品格。例如谐音字的运用,如雕刻的是一只猴子骑在马背上,意为“马上封侯”;又如“代代有福”,弥勒佛长耳垂肩,笑意盈盈,神态自若,一手持水晶法器,千变万化,熠熠闪光;一手握八宝神袋,无相无极,尽揽乾坤,脚踏葫芦而至。旁绕一童子,顽皮嬉戏,手捧金元宝,惟妙惟肖,十分可爱。“袋”通“代”,童子意喻“下一代”,佛通“福”,表达了“代代有福”的美好寓意。
我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此类知识的学习需长期不断积累与领悟,为便于的学员尽快掌握雕刻常用题材文化知识,可以题材、时代等为维度,制定水晶雕刻常用题材知识教材,循序渐进培训,逐步提升学员在此方面涵养。
三、雕刻技法培训
1、首先让学员先熟悉水晶雕刻的工序,对应的工具、用途及使用方法。
审料:观察水晶原料形状,是否有俏色、包裹物、杂质等。拿到水晶原石,沾上水,对着光线,将原石的杂质、俏色、包裹物用铅笔标出,使用轮磨切割机将杂质切除干净,切割过程中,需用水降低水晶表面温度。
设计:是将构思过程反映到图纸上的过程。当杂质完全切割干净,就可以根据原石的外形以及传统的吉祥寓意构思设计了,利用已经学习的美术知识及传统文化知识,设计出产品造型并绘初稿,之后则在原石上画图案。在原石上画图时,先用铅笔画出雕刻题材的图案,再用防水墨水勾画一遍。
打胚:打胚是整个雕刻的基础,由表及里,由浅入深,一层层地推进。初步形成外形轮廓,以简练的几何形体概括全部构思的造型。打胚时需用铡、摽、扣、划的手法用铡铊和錾铊工具将原石切开,去除棱角,挖去余料,然后根据原石情况和设计图稿,再次划线。
整胚:是将打好的粗胚产品根据设计及产品标准要求进一步整细,将具体形态逐步整成形。整胚使用小型雕刻机,利用研磨的方法,将打胚过的产品进一步细化,用钉、压轮、喇叭头等研磨工具按照工具大小将产品的线条,造型趋于明朗化,将该压的地方压下去,该平的地方要平,该凸的地方要凸出。
开脸:如做人物,根据不同人物脸部标准作出脸部五官及表现出人物神态,用喇叭头、三角钉勾陀、尖针等工具。先根据作品大小,按照比例雕刻出作品的五官比例,面部要传神,学好此环节的前提是一定要训练好美术基础知识。
修光:是将整好的细胚产品根据产品标准最后再精细修顺一遍,磨去细胚中的刀痕凿垢,细节处精修到位,使产品细致完美。将开脸过的产品去粗(刀痕、凿垢),用磨棒(由大到小顺序)精细的修饰一遍,使得作品更加精细完美。这一环节,要注意锻炼学员耐力。
抛光:就是对雕刻完成品的表面进行擦光的加工方法,提高其表面的光亮度,分为粗磨、细磨、抛光和局部磨砂。使用的工具有砂轮、薄片、圆棒、毛刷等。
2、进行基础雕刻手法训练
对于初学者,不安排马上进行上机操作,而是先认识、熟悉工具,记住工具的型号、用途、特点。熟悉工具后,便可利用废料、边角料进行基础训练,学习雕刻简单的几何形体和抽象造型,例如圆柱体、长方体、椭圆形等。
3、坚持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顺序进行实操训练。
在所有雕刻工序中,审料、设计、打胚环节极其重要,也是雕刻中最难的环节,若从此开始入手学习,难度较大且易出现挫败感。所以在基础知识培训完成后,再从雕刻工序中最简单的工序修光学起,此环节之前的所有工序由成熟技师完成。学员边学习修光,边揣摩作品的雕刻手法、线条、题材,将前面学习的传统文化知识温习巩固。以此类推,按此方法逐步完成细磨、开脸、整胚、打胚、设计、审料环节的学习。由易到难,逐步推进,同时也能接触不同题材的产品,不同的雕刻技师,学员接收的信息多,理解接受度高。培训过程中,学员每天可以和不同技能特长的技师交流、了解多种题材产品的雕刻技法,这种沟通和交流本身已是很好的培训方式。
学、考相辅相成,促进技能提升。在雕刻教学中,不能一味只注重教授,要根据学员的学习情况设置培训课程并加以考核。设置不同雕刻技能级别的技能匹配,并以此进行授课。阶段性学习结束后,根据不同级别的学习要求进行考核及评分,考核内容可包括美术基础、传统文化知识及雕刻技法,根据不同级别根据评分标准,对学员的作品进行评分,并对成绩优秀的学员给予一定的奖励。以评促学,提升学员在雕刻技能学习中的积极、主动性。
当然,美术功底、传统文化知识和雕刻技法也是雕刻从业者一生不断学习、循环并突破的内容。
参考文献:
[1]美术技法理论(透视与解剖) 魏永利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年3月1日第三版
[2]玉雕设计与加工工艺 华国津 ,张代明 云南科技出版社 2011-09-01出版
作者简介:
苏鹏,1983年7月出生, 2009年结业于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工艺美术师,现为至善坊水晶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总工艺师。沐家风得乃父之真传,汲厚养师前辈之绝艺,博采众家之长,兼容中西、国内水晶雕刻行业,作品多次获得国家级、省级工艺美术专业评比奖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