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柳高清平从台湾来到梧州,设立金环宝石厂,工人五六十人;2007年前后,为了实现规模化、标准化生产,他把宝石厂迁到苍梧,建立展新宝石实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展新宝石公司”),厂区占地面积101亩、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工人最高峰时期超过1000人;2014年,千人企业精简为百人企业,凭借机械化生产实现了产量和产值的提升。
加法变减法;但是,减人,不减产不降质。柳高清平的企业的发展轨迹,也是梧州宝石产业发展在而立之年的蜕变。梧州人工宝石之都的金漆招牌,不再依靠劳动密集型方式支撑,生产机械化、标准化、自动化,让梧州宝石产业跃上新的发展台阶。
步入展新宝石公司开料间,一块块如孩童拳头大小的锆石石料,朴素无华。这些原材料经过开片、开条、切粒、打磨、抛光等环节后,它们将华丽变身成为闪耀的宝石。
切片、开条、切粒是石料加工的第一个环节。按照订单需要,工人设置好标准厚度,自动开片机就会进入工作状态。黄海枝夫妇已经在这里工作了5年,两人加上另一位年轻的女孩,就是一个工作小组,他们采取分工合作的方式完成第一个加工环节。黄海枝一人同时分管5台自动切片机,按照程序设置,切片机均匀切割石坯。他只需要及时更换新石料,保持机子有源源不断的活儿可做;妻子则熟练地把已经切割的片状石料推送到开条机,两手同时开工,一人操作两台机子,动作娴熟;另外一个年轻女孩则将切割成条的石料黏贴成整齐的一排排进行切粒。在这里约有20人,2至7人不等组合成一个工作小组,借助高度机械化操作实现石料到颗粒状宝石石坯的加工,满足后续整个生产所需。
一颗颗石坯过水淘出,小的如笔尖滚动珠,大的如指甲,通过粗磨环节,再经过倒角、磨圆、过筛、振桶等工序后,这些石坯将变成所需型号。只见工作人员舀起一茶杯数量石坯倒在自动粗磨机的铅制磨盘上,以掌力将石坯归位到磨盘环形槽,凭借掌心感知石坯是否已经完全归位,扣上磨盖,摁下开关,粗磨不需一分钟即可自动完成。“一次粗磨可以超过5000颗宝石。”工作人员一边操作一边介绍。
柳高清平介绍,宝石粗磨基本实现机械化加工,针对圆珠、方形、蛋形等各种宝石型号,每一种规格都特制研发有相对应的模具,将单颗石坯准确“种”到模具上,就可以实现粗磨的机械化生产。根据宝石大小,自动粗磨机一次可以打磨几百颗乃至几千颗。
经过上述环节,锆石还未能成为璀璨夺目的宝石,最后还需要在磨石工人的巧手下刮垢磨光。在加工厂房里,180多台自动磨石机整齐排列,不过,操纵这些机器的工作人员只有30余人。邓碧岑在这里工作了13年,从最早的八角机手工磨石到现在的单头机自动磨石,他们见证着宝石加工技术的变化。
三台磨面机加上三台磨底机,排列成一个U型工作空间,坐着旋转椅的邓碧岑,同时操作着这6台单头自动磨石机。通过电脑程序设置,这些自动磨石机按照设定的轨迹打磨,一次一颗,精准打磨每一面,邓碧岑需要做的,就是更换粘了宝石的粘石杆。机器打磨一颗宝石需要一分钟左右,她依次把粘杆放到六架机器上,13年的工作经验,使她恰好着一分钟刚好一个轮回。“现在,一天8个小时可以完成1000颗锆石打磨,过去,一人一天只能打磨100颗左右。”今昔速度对比,反映出宝石加工业的变化。
从开料、外形打磨到抛光、精细磨石,宝石加工实现了高度自动化的生产加工,磨石速度呈现十倍提速,而对于大型自动磨石排机而言,十几秒的片刻时间,可以生产出等同于过去一个工人一天的工作数量。在我市的不少地方,一组组大型自动磨石排机每天高速运转,产量惊人。磨石工人蔡先生介绍,“一次打磨数量可以达到110颗。”
1984年,香港商人崔福明在梧州开办崔氏宝石有限公司,将八角手宝石机带到梧州。30年来,梧州宝石加工业在不断的进步革新,从八角手宝石机进化到台湾机、摇摆机,再到如今大行其道的全自动单头机和大型排机,依靠着不断摸索研发,梧州宝石加工产业实现了劳动密集型产业到技术密集型的转变,稳坐世界人工宝石之都宝座。(记者 莫小洪 麦朝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