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女士傻眼了。
肖女士50岁左右,开公司,家境富裕。
2012年3年,她接到一个电话,邀她参加一个“网络搜索关键词”营销会。对方说,投资“网络搜索关键词”跟投资域名一样,转让后可获高额利润。
肖女士花低价买了个跟自己公司有关的网络关键词。
很快,她接到很多电话,对方都自称是互联网科技公司的工作人员,全国各地都有,他们说有客户想买她的“关键词”,求转让。宁波一家网络公司更称,客户报价1.7亿。肖女士心动了。
随后,这家公司一位负责技术审核的何先生接待了肖女士。他说,肖女士的关键词资源中还缺点内容,域名要加个.tv。“我们帮你做,但要付4800元。另外再免费帮你做个APP可信应用认证。”
肖女士说没带钱,对方说可以先做出来看。过了两天,她果然收到一个APP可信应用认证证书。
肖女士信了,通过网银汇款转了一笔钱过去,跟何先生签了协议。
过了两天,何先生又说还要做一个英文版域名,要18000元。“不做的话,客户就不要了。”
肖女士又转了18000元过去。
肖女士付了52800元后,觉得上当,不做了。何先生说,如果退出,转让不出去不能怨他。
肖女士不再理他,但这钱也回不来了。
关键词尚不具备投资意义 切勿相信高价转让骗局
8月8日,宁波鄞州警方破获一起网络资源“关键词”转让诈骗案,抓获嫌犯30多名,涉及全国60余名受害人,涉案金额二百余万元。嫌犯中包括“何先生”。他们还只是全国众多关键词诈骗团伙中的一个。
肖女士说,她一开始也不信,可这两年接到的电话太多了,对方一致认定她的关键词值钱,有客户求购。
他们都建议她做关于网络资源门户的APP客户端,一堆认证和证明。
付钱后,这些公司就找借口拖延时间,肖女士为将关键词转让,跑遍了各大城市,在每个公司投入3万-160万元不等,总共投了上千万元。
民警说,“关键词”是继IP地址和域名后的第三代互联网名称系统,用户使用“关键词”可直接访问目标网站或者其他URL(统一资源定位标识)信息资源,这对企业在网络上树立和推广品牌有重要意义。正是基于商业价值,一些不法分子采用虚构信息、冒充买家等手段对关键词持有者实施诈骗。
也就是说,肖女士手上的“关键词”其实不值钱,但诈骗团伙往往会虚拟很多买家,告诉持有人可高价出让,如果持有人认可,就来办手续。其间以再配置各种资源为由,收取费用。
卖家付钱后,看关键词迟迟没有交易成功。对方会以各种理由搪塞,最后不了了之。
警方提醒,网络资源“关键词”投资目前还没有实际经济意义。持有者若遇到求高价转让这样的“好事”,千万别相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