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乌进口商品馆1/3处于关门状态 商城神理论:涨租金可以激发活力
义乌进口商品博览会人气爆棚,但是在义乌扎根了6年的进口商品馆,三分之一的店铺都处于关门的状态。
在海淘兴盛,跨境电商崛起,自贸区林立的情况下,义乌进口馆将何去何从呢?
清静的市场
一整天没人来
大妈在店里做手工
6月16日下午2点多,本该是国际商贸城人气最旺的时段。可是,记者在进口馆沿着一条大通道走了一个来回,遇到的采购商也不过10多人。
通道头上有一家韩国母婴用品店,70多个平方米的店面里,一位60多岁的大妈戴着老花镜,在角落里埋头做手工。
“经常是一整天没顾客走进来。”大妈用义乌话说,这家店是儿媳妇开的。因为生意不好,年轻人闲不住,半年前自己就被安排来看“场子”:“儿媳妇偶尔过来一下,听她说准备搬了。”
大妈的儿媳妇王小娟(化名),其实也没闲着,这段时间她一直在找出路。
王小娟在义乌摆摊卖工艺品很多年,6年前国际商贸城开进口商品馆,她就想试试。
找货源、租店面、备货招代理……前前后后投入八九十万元,店面的生意却一天不如一天。
“进来的人不多,没什么生意。”王小娟苦笑着说,刚入驻那会,还能招到一些下级代理,现在连租金都做不出来。
今年4月,三年合同到期后,进口商品馆的租金猛涨。
“我的店原来每平方米租金300元,现在涨到了每平方米1600元。”
王小娟坦言,之前一年租金两万多元,没生意也能耗得下去,涨租后压力一下子大了。
“今年光租金就要10多万元了,这样下去还得接着亏。”王小娟打算先缩小规模,搬到一个30平方米的店面。
进口馆接待的客商
每天仅1000多人
记者发现,王小娟店铺对面以及相邻的几家商铺都大门紧闭。
在进口商品馆有近三分之一的商铺都关着门,有的还放着样品,有的已经搬空。
进口商品馆提供了这样一组数据,进口馆原本有200多家经营户。租金上涨后,29家经营户选择了退出,大多是产品单一、价格偏高、拿不到源头货的商户。
知情人士向记者透露,从进口商品馆正式运营以来,在培育、扶持、推广、聚人气等方面,商城集团累计投入近2亿元,但效果并不是非常明显。
目前,进口馆每天接待的洽谈、采购客商仅1000多人。
旺铺的秘密
冷清之中
也有旺铺
在冷清之中,也有不少旺铺。
在进口商品馆,东北汉子金健开的“厨房密码”颇有名气。100多个平方米的店面,摆放着1000多款日韩的炒锅、电饭煲等品牌厨具。
6个店员也很悠闲,有的喝着咖啡,有的坐在电脑前。
“我们是服务全国代理商的,这里是一个展示、接洽的窗口。”金健说,“不在乎每天进来多少人,要看每天打印出来几页订单。”
23年前,金健留学日本,在当地知名的外贸公司当业务员,从仓库保管员一步步做到外贸科长。2004年,日本公司委派他来中国设办事处找货源,他自立门户,放弃上海在义乌落户。
金健精通韩语、日语、英语,在义乌的外贸生意如鱼得水。
2008年,金融危机波及全球,他远走日本、韩国等地,逐一拜访客户。第二年,他毅然决定转型做进口,把这些国家的产品带到义乌市场上来卖。
靠着一柜23种厨具,入驻进口馆,之前积累的客户,都成了他的供货商。
自从义乌设了“B型保税区”之后,转口生意也跟上来了,金健不仅要服务200多家国内代理商外,还开始接待频繁返单的东南亚客户。“目前,80%的货给国内,另外20%直接转口出去。”
对于涨租一事,金健知道,却一点也不关心。“我们返还全额租金,是绝对没问题的。”
对于每月的营收,他笑而不答,“我们员工的收入,在进口馆是比较高的。”
市场管理人员说,在义乌进口馆,好的店铺,员工的薪水能拿到30多万元。
生意好不好
源头货是关键
同在义乌进口商品馆,有些店少人问津,有的店却生意兴隆。能不能拿到源头货,是关键。
王小娟代理的是韩国的母婴用品,但并非源头货,是通过中国代理商拿的货,没有价格优势。
“国内代理转了一手后,价格就涨了约50%。”她拿店里卖得最好的一款奶瓶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从国外直接拿货只要40元,国内总代理拿货60多元。
而金健很早就发觉,让国外的贸易商供货价格没有竞争力,必须要找厂家合作。记者采访的时候,湖北的客商张先生进店逛了一圈,对几款进口锅非常感兴趣,希望能做代理。
“100%国外厂家直接供货,价格很有竞争力。”工作人员拿起一款多功能不锈钢锅说,建议零售价是915元,顾客到店里来买一个也按批发572元,和在韩国超市买的价格差不多。
甚至东南亚的客户不直接到韩国拿货,跑到他这里下单。
金健说,东南亚客商到他这里下韩国的订单,比到韩国去小额批发还要便宜5~10%。还可以和其他区块的小商品一起拼柜出去,很方便。
两大杀手锏
租金猛涨
进口额高能返租金
商场也看到了问题,他们出的杀手锏就是涨租金。
面积较小的店铺,原本平均租金每平方米200~300元,现在涨到每平方米1200元;面积较大的店铺,原本平均租金每平方米800元,涨到每平方米1800元。
在公司相关负责人看来,租金低,成本压力就小,经营户就得过且过,缺乏开拓市场的动力。因此,必须要制定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使整个市场活起来。
同时,进口商品馆还出台了租金返还办法,留住或吸引优质经营户。根据进口商品馆现行的进口额考核奖励办法,“年平(方)效(率)”6000元的,就奖励当年度商位租金的60%,“年平(方)效(率)”12400元以上的奖励全额租金。
也就是说,70平方米的店面,一年能达到42万元进口额,60%的租金就能返还。做到84万元进口额,就全额返还租金。
“七八十万元,也就两个柜的商品,连这点进口额都做不起来,那能长久吗?”国际商贸城第五分公司相关负责人说。
进口商品馆如此考核,鼓励更多经营户去找源头货,还有是吸引更多一手货源的进口商,保证价格优势。
29个经营户
选择退出
“原来预计30%的经营户也就是60多家会退出,结果出乎我们的意料,现在退出去的只有29户。”相关负责人说。
多位经营户认为,进口商品馆此前的定位不够清晰,造成商品结构不够合理是一大原因,比如珠宝类等轻奢产品规模偏大。
义乌市委党校市情研究中心调研后也发现,“进口馆除了工艺品、酒类、生活用品商铺较多外,其他商品可供顾客选择的余地非常少。市场业态定位模糊,批发不像批发、零售不像零售、展示不像展示。”
国际商贸城第五分公司相关负责人承认:“市场起步时,我们是搭架子,很珍惜经营户资源,后来出现偏向问题,有的人拿二手货,没有竞争力,还有的商品不是日用消费品,不符合市场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