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海县素有“水晶之都”的美誉,天然水晶销量占全国90%,目前已发展成为全球最具影响力的水晶产业高地。为进一步集聚优势资源,做强这一传统优势产业,东海县全面谋划、推进水晶专业市场建设。县域经济如何依托当地资源优势和产业优势,培育世界级的专业市场?如何引导产业与市场互促共进?如何完成从“老市场”向“新市场”的惊险一跳?日前,记者专访了东海县商务新区管理委员会主任尹兰文,请他为我们解码东海水晶专业市场转型谋变、创新发展的策略。
记者:东海素有“水晶之都”的美誉,目前,东海的水晶产业和水晶市场,发展态势如何?
尹兰文:东海是我国水晶的重要产区,水晶储量约30万吨,占全国70%以上,且硅含量高达99.99%,储量和质量均居全国之首,有“水晶之都”之称。目前,东海全县拥有各类水晶加工企业3000多家,上规模的水晶企业600多家,年产2200万件水晶首饰、600万件水晶工艺品。2013年,东海水晶被评为20个“江苏符号”之一。
东海水晶的开发利用可追溯到19世纪,真正作为一个产业则起步于30多年前。当时,成百上千的东海人提包拉箱、南征北战,到北京、广州等地参展摆摊。慢慢地,越来越多的东海人开始加入水晶经营的队伍,东海水晶的名气和影响力不断扩大。目前,东海水晶产值超100亿元,从事水晶开采、加工、贸易及相关产业人员达到20多万人,而东海全县总人口不过100万多一点。从这一角度来看,水晶产业真正是东海的经济支柱和富民产业。
产业的发展壮大离不开专业市场的支撑。最初,东海水晶经营交易是从街头、巷尾、路边的“马路市场”开始的,规模有限,不利于发展壮大,亟需建设一个固定的规范的室内交易场所。1992年,东海县供销合作总社因势利导,投资兴建了中国水晶工艺礼品城。该礼品城建成后,在培植龙头企业,提升服务水平,推动东海水晶产业向高附加值、高集约化、高技术化、高加工度化方向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目前,中国东海水晶城聚集了2000多家水晶摊点,成为全国最大的水晶专业市场和世界水晶的集散中心。随后,东海陆续建设了珠宝城、水晶汇、天成水晶广场等3个水晶专业交易市场,并在曲阳乡开发了水晶文化一条街。 纵观东海水晶专业市场的发展历程,从供销社主导的老市场到投资商按照现代市场模式打造的新市场,还有乡镇政府推动的主题街区,反映出东海对水晶市场认知不断深化的过程。与此同时,我们也认识到,东海水晶专业市场的发展水平仍然不高,距离集产品采购、商品展示、电子商务、现代物流、旅游文化为一体,以专业市场为基础的产业综合性服务平台、国际采购中心的目标尚有差距。
记者:现有水晶专业市场主要存在哪些不足?
尹兰文:以中国水晶工艺礼品城为代表的水晶专业市场,走过了20多年的发展历程,对于推动东海成为世界水晶集散中心起到了重要作用,也奠定了东海水晶在业界的地位。然而,我们也认识到,现有的水晶专业市场仍然存在一些亟待克服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市场功能相对单一。现有五大水晶专业市场,除水晶交易展示功能外,其他功能配套不足。即便是作为龙头的中国水晶工艺礼品城,目前也主要以交易展示为主,水晶检测为辅,在旅游购物、休闲娱乐餐饮、博物馆展示、水晶文化宣传等功能上虽有一定尝试,但仍难以形成系统、有效的整合,效果不明显。
二是市场管理水平偏低。水晶市场属于专业市场,要求建立系统化、专业化的管理模式,向满足经营户和消费者更深层次需求的方向拓展,制定出更专业、更系统的管理服务体系,如融资担保、品牌孵化、整体推广、旅游服务、电子商务等。然而,东海现有的水晶专业市场管理更多扮演的是物业管理的角色,综合管理和服务体系尚未建立。
三是品牌塑造功能薄弱。水晶属于珠宝玉石,象征着纯洁、纯粹,具有彰显高端、奢华、珍贵、稀世等特点,对展示环境和空间有较高的要求。如果展示环境和空间不够档次,就难以衬托水晶作为珠宝玉石所蕴含的特有精神与气质。目前,东海水晶之所以缺少品牌,价值被大大低估,不仅仅是因为工艺设计、产品做工水平有待提高,也与现有的交易展示空间档次偏低、环境杂乱密切相关。
四是历史遗留问题多。现有的水晶专业市场在最初设计时普遍对未来发展预留空间不足,随着东海水晶产业不断壮大,水晶专业市场发展空间受限、经营场所不足的问题越来越突出。从水晶专业市场的定位来看,早期建设的水晶专业市场在差异化发展方面,未能及早有效布局,导致产业同质化竞争的问题突出。 这些问题已经成为东海水晶产业进一步做大做强的掣肘因素。我们可以做个简单对比,目前,东海天然水晶销量占全国的90%,产值在2013年突破100亿元,而国际上的非天然水晶生产商施华洛世奇,其2013年的营业额就达到15.7亿欧元,也就是说,我们全县的年产值还不及一个企业的年营业额。因此,我们有必要担心,如果我们不尽快解决这些问题、卸除这些“包袱”,那么,东海水晶产业即便驶上“快速车道”,也有可能是负重前行、越走越慢、逐渐被国际巨头越甩越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