萌芽阶段
从1982年起至1992年,梧州市主要由十多家外资(台资为主)企业以来加工形式生产人工宝石颗粒,加工总量与品种都不多,销售额的增长幅度也不快,但加工单价及销售较高,开拓了新的市场空间,并使梧州宝石在世界市场上逐渐为客商所认识。更重要的是,这十年间为本地培养了一大批有眼光、有魄力、熟悉市场情况的技术、业务和经营管理人才,初步建立了以苍梧、藤县等地农村为主的生产点,并为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井喷阶段
1993年至1998年,是梧州人工宝石业进入快速发展的高峰期。并随着许多曾为外资宝石企业打工的本地人才加盟,全市从事人工宝石业的各类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猛增至630多家。由于生产资料逐步实现国产化,生产成本下降,产量、销售额及增长率年年突破历史水平,产品已达到近100个品种约1300个规格,直接从事生产加工的人员达8万人左右。从这时起,梧州人工宝石开始在世界市场上占据极高的份额,从此被誉为“人工宝石之都”。
转型阶段
从1999年至今,人工宝石供大于求,产品跌价难销,迫使梧州市人工宝石产业进入调整转型、发展较慢阶段,在产量、销售、款式等指标在世界市场继续领先的前提下,为适应世界珠宝首饰市场发展的新趋势,我市许多宝石企业开始进行产品结构、企业组织结构及销售方式的自我调整,寻找新的发展道路,包括到桂西北,云、贵、川、湘等地寻找更廉价的生产合作伙伴,到泰国、阿联酋等国家开店设厂,研制诸如“钻心钻”等异形新产品等,以谋求在更高层面上进行“二次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