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场景在我县各个园区随处可见。近年来,我县出台相关政策,积极引导企业改造传统生产技术和工艺,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倡导绿色生态发展,力求多元化发展。
提升传统玻璃产业力求“新”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生命线。我县出台相关政策,积极引导玻璃产业改造生产技术和产品工艺,不断赢得新的发展动力,创造新的竞争优势。
坐落在凤阳宁国产业园的台玻安徽玻璃有限公司从事在线LOW—E节能玻璃、浮法玻璃生产和高档平板玻璃生产。项目一期工程总投资1.5亿美元,建设的1200T/D在线LOW—E节能玻璃生产线已于2013年6月竣工投产。2014年该公司又投资2500万美元,建设一条年产20万吨超白硅砂生产线和一条年产40万吨的普通硅砂生产线。全部建成后可实现年销售收入19亿元人民币,年利税1.72亿元。
2014年,凤阳德力股份公司跻身全国第一批两化融合贯标试点企业。德力股份作为安徽省入选国家首批两化融合贯标工作的24家企业之一,也是全国502家试点企业中唯一一家日用玻璃企业,目前,贯标工作已进入全面实施阶段。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行动是国家工信部开展的一项通过制定和推广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国家标准,引导企业建立和规范两化融合管理机制,规范工业和信息化融合过程,形成可持续竞争优势的专项行动。
县委常委、副县长马晓光说:“当前我县正处于加快工业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两化融合对于提升企业经济效益、增强核心竞争力乃至探索建立我县新型工业化道路具有重要意义。”
打造玻璃文化产业力求“精”
近年来,我县由原来的资源型发展逐步向集约节约型发展转变。我县在引进外资打造玻璃产业时,由原来的招商变为选商,把更多的目光集中在玻璃日用品、工艺品深加工等文化产业项目上,引导企业把文化元素注入到产品中,在产品的精、细、特方面下功夫,节约资源,降低成本,提高附加值。
凤阳县翔联高科玻璃工艺品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内,自动印花流水线上不停地流出各种精美图案的玻璃工艺品。手工作坊间的工人们有的在描金,有的在刻画。原本平常的玻璃制品经过他们的加工,立刻变得精美独特了。“这个车间生产的成品主要销往以色列、沙特阿拉伯等中东国家。我们在玻璃制品上进行印花,描金,刻画,让产品充分体现出中东文化特色。这些产品很受中东地区人们的喜欢。”凤阳县翔联高科玻璃工艺品有限公司负责人指着流水线上出来的色彩艳丽、金碧辉煌的各种玻璃制品介绍说。
近年来,在凤阳,像翔联高科玻璃工艺品有限公司这样的文化企业有很多。凤阳亚欧玻璃工艺品有限公司一期工程结束,进入试生产阶段。凤阳开元玻璃有限公司、凤阳县凯盛艺术玻璃科技有限公司、乐宝氏玻璃工艺品有限公司、德安玻璃工艺品有限公司、凤阳晶皇玻璃工艺制品有限公司、凤阳奥康德玻璃制品有限公司正在开工建设。钦大玻璃集团和元璋玻璃股份有限公司均有意在凤阳投资建设工艺玻璃和建筑玻璃生产线。目前,正在洽谈中。
县委宣传部负责人表示,一个产品加入了文化元素,它的商品价值就会发生变化。像玻璃深加工这样的文化产业项目大大提升了玻璃制品的自身价值。同时,由于文化产业节约资源,成本小,利润大,大力引导鼓励发展文化产业,对优化县域经济产业结构,构建绿色生态发展环境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发展多种产业类型力求 “广”
近年来,在不断提升玻璃产业的同时,我县有意识引进多种产业类型,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丰富产业层次。
我县以承接浙江地区产业梯度转移、优化产业结构为发展方向,采取以商招商、合作办园的形式,在临淮关镇创建了浙商(凤阳)工业园。该园划分为轻工纺织类、机械制造加工类、食品卫生类、建材类四个功能区。截至2014年底,浙商(凤阳)工业园区已签约企业71家,招商引资落地项目40个,协议总投资104.48亿元。项目涉及纺织服装、反光制品、休闲用品、彩印包装、机械制造、食品加工、建筑材料等。目前,已开工建设企业34家,投资额约44.76亿元,投产企业15家,其中4家已申报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另有2家正申报规模以上工业企业。
位于府城镇的苏商科技产业园重点引进高科技、低能耗、高产出、环境友好型的企业和项目。目前,共引进13家企业,总投资30亿元。其中包括10家以上国内一流知名企业, 3家上市企业。全部建成投产后,可实现年产值200亿元。
2014年,凤阳工业园区爱尔思轻合金汽车轮毂、斯特嘉汽车零部件、龙源风电、华环烟草易地技改等项目均竣工投产;滁州报废汽车循环经济产业园及全国第三批城市矿产示范基地一期工程等一批亿元以上项目也正在加快推进。凤阳德力日用玻璃股份有限公司投资1.5亿元建设的彩印包装项目也正在试生产。
我县还积极发展高新和高成长性产业,全年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5家、省民营科技企业2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11%,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0.9%;大力支持企业技术改造,完成技改投资33.5亿元,同比增长19.2%。(高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