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简介
沙河市是中国最大的玻璃集散基地,有中国玻璃城美誉,品种齐全,物美价廉。沙河玻璃业始创于1980年,发展初期主要以碎玻璃为原料,采用小平拉生产工艺生产再生玻璃,产品主要应用于农村和小城镇的低层建筑。到l 996年底,小平拉生产线达到128条,年产2000万重量箱左右,消耗全国一半左右的碎玻璃。从l 997年开始,在国家产业政策和市场变化的双重压力下,沙河玻璃开始了淘汰小平拉、更新改造的二次创业。到2000年底,大部分小平拉生产线完成了格法改造,并涌现了“一窑两线”以上的大格法生产线。进入本世纪以来,优质浮法玻璃开始占据主导地位,并新上了一批压延玻璃、凹蒙玻璃、乳化玻璃等玻璃初加工企业。回顾沙河玻璃20多年的发展历程,大致经历了规模扩张(小平拉)、淘小整顿、改造提高、升级换代四个阶段。 沙河玻璃产业发展现状。玻璃产业开始了新一轮的“上大淘小”、改造提升,由06年底的l76家224条生产线,减少为现在的95家140条生产线,年产量稳定在5000万重量箱左右,约占全国平板玻璃产量的12%。其中浮法生产线6条(迎新集团3条,安全玻璃厂4条,长城玻璃厂2条),产能约l 800万重量箱。日熔化l 00吨以上的“一窑二线”以上格法及压延玻璃生产企业36家75条生产线,产能约2380万重量箱。普通小格法生产线59条,产能约820万重量箱(目前这部分生产线已全部进入淘汰名单)。目前,玻璃产业呈现以下三个特点:一是产业上档升级步伐加快。已经建成投产20条浮法生产线,此外,还有8条正在建设,优质浮法玻璃产品两年内将成为主流。如迎新玻璃集团分别从德国和美国引进先进技术,投资7.8亿元建设两条Low-E玻璃生产线;安全实业公司与中国建材国际工程有限公司合作,投资8亿元建设自洁净玻璃生产线;迎新集团、鑫利公司分别与武汉理工大学签订协议,合作开发光电转化玻璃和高硼硅玻璃;正大玻璃有限公司与中国建材国际工程有限公司签订协议,合作开发超白薄玻璃。这些先进玻璃生产线的建设,将带动我市玻璃产业实现一次新的跨越。二是玻璃产品呈现品种多样化。由过去的单一建筑平板玻璃向多品种、深加工方向发展。装饰装修玻璃已具相当规模。有l 8条在线压延玻璃生产线,3条空心玻璃砖生产线,再加上90多家凹蒙、乳化玻璃企业,年生产装饰装修玻璃l 000万重量箱左右。此外,还有微晶玻璃、中空玻璃、钢化玻璃等玻璃及深加工产品。三是沙河玻璃市场份额逐步扩大。经过多年的发展,玻璃业已成为我市支柱产业之一。全行业固定资产达50亿元,年产值约40亿元,直接容纳社会劳动力2万余人,带动相关行业就业约3万人。沙河玻璃畅销全国除西藏、台湾外的所有省、区、市,已形成比较稳固的销售网络。近年来,沙河玻璃出口量增速较快,2006年出口额达2500万美元。
2发展措施
近几年,国家产业政策和环境政策的要求越来越严格,国际、国内市场出现较大的变化,沙河玻璃产业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面对新形势,我们积极应对,变被动应付为主动求变,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为技术依托,采取一系列的有效措施,促使玻璃产业在上档升级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一是委托武汉理工大学编制了《沙河市玻璃产业发展规划》,并于2007年2月5日在北京通过了国家级专家论证。二是针对我市玻璃行业人才短缺,企业技术含量较低,创新能力不强的问题,去年,我市与武汉理工大学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联合成立了沙河市玻璃技术研发中心,致力于新型玻璃产品的研发和技术改造,引导企业依托中心走“产、学、研”相结合的发展道路。在中心的带动下,武汉理工大学与鑫利玻璃有限公司共同成立了沙河鑫利特种玻璃研究所,并在迎新集团建立了产学研基地。同时,安全实业有限公司、长城玻璃厂、正大玻璃厂等也与蚌埠玻璃工业研究设计院、秦皇岛玻璃工业设计院、洛阳工业研究设计院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三是为充分发挥企业的聚集效应,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我们规划了占地l7平方公里的金百家玻璃工业园区。目前,园区规模已达7.7平方公里,园区道路、排水、供电、天然气、通讯等配套设施已基本完善。成为河北省政府命名的十三家特色园区之一。四是加大对落后生产工艺的关停力度。截至目前,共关停84条生产线,拆除20条生产线。“十一五”期间,要完成淘汰落后生产能力l 800万重量箱以上。同时,严把项目的准入关,禁止建设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项目。
3未来发展构想
按照《玻璃产业发展规划》,我市玻璃产业的发展思路是:充分发挥我市的区位、资源、技术等方面的优势,大力实施“科技、人才、创新、品牌”战略,加大投入,加强对外合作,以先进的技术为依托,以大企业大集团为支撑,在稳定玻璃总产量的基础上,加快淘汰低端生产工艺和产品,夯实优质平板玻璃基础,重点发展优质和功能性浮法玻璃、深加工玻璃制品,使沙河玻璃业向深加工、多品种、高质量、高效益发展,倾力打造全国最大的玻璃生产加工集散地。到2020年,全市玻璃总产量稳定在6000万重量箱,可生产20余种玻璃产品,其中优质功能、节能等高档玻璃产量要占总产量的80%以上。根据这一思路,下一步,我们将强化“五个支撑”:
1.大企业支撑。进一步加大对迎新、大光明、安全、长城等重点企业的支持、扶持力度,促其进一步上档升级,做大做强。引导和鼓励企业新上一批国家产业政策支持的高新技术产品,加大资产重组力度,走精品名牌之路,培树几个在全国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大型玻璃企业集团,依托这些大型企业集团带动行业的发展,标树沙河玻璃产业形象。
2.大园区支撑。大园区聚集大产业,大产业带动大园区。我们要进一步加大玻璃工业园区内的水、电、路、气、通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抓紧谋划和建设园区内的商务配套设施(玻璃贸易中心、商务中心、物流中心)、技术配套设施(原料分析化验中心、质检中心),力争把园区建设成为全国闻名的玻璃生产基地、全国著名的玻璃产品集散地、全国重要的玻璃高新技术孵化中心和转化中心。
3.大开放支撑。大开放带大投入,大投入促大发展。我们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抢抓机遇,立足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开展多方式、多层次、多渠道的招商活动,吸引更多的国际、国内大企业到沙河投资玻璃产业,以改善产业、产品结构,提高行业的整体竞争力,力求靠大开放带动沙河玻璃业的大发展。
4.高新技术支撑。以玻璃研发中心为依托,积极争取国家建材联合会及协会的支持、帮助和指导。以玻璃企业为主体,进一步加强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技术合作,建立自主开发和联合开发的高新技术创新体系,走“产、学、研”相结合的发展道路,不断培育有前瞻性和市场竞争力强的高新技术产品,加速高新技术成果的商品化、产业化进程,推动玻璃高新技术企业的不断壮大。进一步加大引进人才和培育县域本土技术人才的力度,为玻璃产业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