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在于发现。
水晶里面有山,有水,有蓝天,有彩虹,有茫茫草原,有皑皑白雪,还有那巍巍昆仑、瀑布大川……美哉,水晶!大自然的造化,神奇的结晶!人们原本不屑一顾的含有“杂质”的包裹体水晶,如同垃圾,被人们随意弃置。忽然间,它们身价十倍、百倍、千倍乃至万倍的直线拉升。
而促使这根本性突变的,竟源于20年前一块火柴盒般大的小小水晶体。创造这一奇迹的,就是东海水晶收藏第一人——连云港石来运好水晶工艺品有限公司董事长朱景强。
哈雷彗星,一石激起千重浪
上个世纪90年代初,东海风涌水晶潮,时为东海县中学生物老师的朱景强,1991年夏日的一天路过水晶街,不经意间在一个水晶摊位前留步,热情的主人向他兜售一块火柴盒般大小的水晶石。
蹲在地摊前,朱景强透过晶体上面采掘时碰碎的一侧,看到里面有几根呈束状放射体的金色发丝,端部还有一块约4毫米的白色晶体。朱景强感觉十分神奇,拿起就不忍放下,心里悄然喜欢上这块小石头了。“想要多少钱呢?”“12块,卖不?”一问一答,没有讨价还价,朱景强悉数掏钱买了下来。
回家之后,他边观赏,边琢磨。重约200来克且被一层皮包裹着的小石头,外表也没有什么特别之处,难以识破里面的“庐山真面目”。还是出于看个究竟和好奇,反正钱也不多,他找人帮助打磨成一个类似飞碟状的扁圆形水晶体。
打磨抛光后的水晶体,里面清晰地展现着几条柱状晶体,斜向排列直射顶端的圆点晶体。是什么?像什么?叫什么?或是一种结构造型,或是一种意境,朱景强一时半会也说不清楚。他自己揣摩,请人参谋。一回回,一次次,“哇”,灵感来了,这多像天上的一颗彗星啊!哦!彗星,“哈雷彗星”!
众人拍手称道,齐声说好。就这样,第一块有名字的东海水晶景石悄然问世了。
起初为了回收成本,为了讨个好价钱,朱景强首次托人把石头带到东南亚市场问个价。标的300元,一转几个月,没人要,又带了回来。事后几位石友不无感慨地说:“幸亏没有卖掉,要不,东海的景石观赏石市场起码要往后顺延多少年。”
于是,朱景强又托人把景石带到郑州珠宝交易市场亮相探价。得到了慧眼识宝的江苏省水晶管理站高工的鉴赏,一位外商试探着出价6000元,从300元没卖出到6000元报价要买,却更让人看到这块景石浅在的非凡身价。自然,6000依然没卖。
几经辗转,“哈雷彗星”来到北京参展展,韩国珠宝收藏家放出了万元高价。
这是上世纪的90年代初期,全国各地的“万元户”正深受大众追捧。
200克重的小晶体。1万元。不卖!
在东海,在全国水晶业界,迅即成了天字第一号新闻!
消息不胫而走。《人民日报》、《新华日报》、《中国地质矿产报》等诸多媒体竞相报道,水晶观赏石石市场,“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水晶里面有景,水晶里面有奇,水晶里面有文化。收藏水晶景石可欣赏,易出手、回报高。一石激起千重浪。诸多东海人开始把前辈们不曾有的审美目光投向水晶。他们从象形文化着眼,为大小不一,形态各异,包裹万象的水晶石起上一个个吉祥、美感和颇具韵味的名字,或取自唐诗宋词,或取自历史典故,或诙谐,或庄重,块块几元几十元或几百元买的水晶原石,经过加工润色,辅之以清新、高雅的文化内涵,便卖到几百元数千元上万元。人们争先恐后的搜求那些当初认为是低档甚至是报废的包裹体水晶,搜求,加工,买卖水晶景石,一时成为一种风尚,随之,水晶观赏石产业宣告形成。
一个个激动人心的故事,不断在东海大地口口相传。“太阳的故乡”景石就是一例。一位买主以200元买进一块掌中可握的小景石,他专门找到朱景强,商议给买来的石头起个好名字。这块景石包裹体上面是绿发晶,下面是红发晶,绿的部分好似郁郁葱葱的山体植物,红的则似火山喷发或漫天彩霞。开始起名时,众说纷纭,都沾边也都不尽如人意。经过一番观赏斟酌,朱景强建议命名为“太阳的故乡”。因为逼真、亲切、唯美又雅俗共赏。所以话音刚落,在场的人一片叫好。不久,这块200元买进的景石,被一台商10万元乐呵呵地买走了。
异彩纷呈的水晶文化和水晶奇石、景石、观赏石市场如浴春风,繁花似锦。带动东海水晶奇石、景石、观赏石收藏经营及水晶文化研讨扩展为一种地方特色和社会现象,应运而生的水晶精品研究会、珍品拍卖会、水晶文化研讨会、主题创作及水晶画册、水晶网站、水晶画屏、水晶专卖店、连锁店等等新生事物,也如雨后春笋,生机盎然。
20年过去,弹指一挥间。东海水晶市场和整个产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阳春时节,外面春雨潇潇,清风习习,给历经冬旱与寒冷紧缩的心绪平添了几分宁静和安逸。在总店办公室里,回忆起段段难忘的水晶之旅,朱景强告诉说,包括当初率先牵头成立东海水晶精品研究会,也没考虑以研究水晶文化为突破口,只是想着大家在一起集中智慧,让手中的石头变成精品卖个好价钱。可是研究研究就形成了一种文化,一种前景广阔深不可测的水晶文化。水晶有别于其它宝石的是晶莹剔透,里面二次结晶的包裹体或清晰,或朦胧,均可显而易见,而翡翠、白玉等宝石则不具备这一物理特征。他非常欣赏一位作家朋友说的话, “水晶的前途和价值就在于水晶的包裹体。”
知名作家苗运琴在一篇介绍朱景强的文章里面由衷感叹;“高明者就高明在平淡中寻找奇观。”水晶景石是东海人的一大创造!其肇始者是朱景强。一颗“哈雷彗星”带来了一个水晶景石市场,开辟了水晶艺术思维的新领域。同时也更进一步提高了东海水晶之都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晶旅漫游,股海触礁重上晶山
人生旅途并非一帆风顺。或有风雨、彩虹;或有挫折、成功。朱景强在投身水晶产业之后,也曾走过一段曲折和弯路。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末,东南亚金融危机,国内洪灾爆发,水晶经营一度陷入低迷。这时有朋友说,炒股或是另一条生财暴富之道。一次说,没入耳;二次说,没入心;三番五次,加之一月身价翻番的股票渐渐让他动心了。这炒股来钱也太快了呀!抱着试试看的心理,他抽出部分资金追高买进时价20元的一只股票。随着股价的拉升,投资额度也在逐步加大。股价一天升至30元,相对开始20元买进的涨幅已达50%,可是有人说再等等兴许会翻一番。股价回落至29元没卖,再往下就更不愿抛出了。最后,直跌到每股18元,看着天天大幅缩水的市值走向,朱景强实在坐不住了,一咬牙,割肉出局——亏损30多万。在采访后不久,笔者饶有兴趣的查看了这只股票的走势,后来居然能跌到每股3.65元。至今想起还不禁让人倒吸一口凉气。看来当初的退出还算是明智之举。原来“股市有风险,入市须谨慎”不仅仅是一句简简单单的警示语。
卸掉包袱,一身轻松,朱景强迎来了2004年的新春。看看身边的伙伴,原先名不见经传的“小水晶”,几年过去一个个变成了实力不俗声名远扬的“大水晶”。而自己,对水晶店面和经营疏于打理,已经远远落后,甚至说是“落伍”,被行业边缘化了。经过一段时间的冷静思考,他的自信,他的睿智,他的执着,又给了他重上晶山的勇气和力量。
股海触礁,回头是岸。他重返水晶市场,寻求东山再起,他探索对外扩大销售的渠道。先是试着由人代销产品,继而在上海、广州、汕头等地投资开设分店。由于没有好的销路,店多照应不周,一人围绕多人转,长年南下北上跑不过来。实践证明,代销、分销均行不通。
在迷茫中,朱景强开始探索新的突破和质的跨越。
石来运好,连锁加盟 “景”美业更“强”
还在广州开店期间,一次朋友曾请他就近到一家肯德基就餐,第二次又换了个地方还是肯德基。一个地方怎么会有重名餐馆呢?他问朋友。朋友告诉他,这是加盟连锁店。加盟连锁,一个崭新的联营方式,这与代销分销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它让一个中心围绕多个站点转,变成了多个站点围绕一个中心转。爱动脑筋的他就想,东海水晶是否可以创立自己品牌,实施加盟连锁战略,继而建立对外窗口展示东海水晶呢?他希望水晶能给自己和他人带来灵气、财气和好运气。从老话“时来运转”让他联想到了“石来运转”,且好上加好的憧憬与愿景。“石来运好”一下子占据了他的整个脑海和心田。石来运好,古代文明与现代文明的全新结合。他的名片上面有这样两行字:石来运好,好运随时来;四海友朋,朋友福似海。以此诠释石来运好的内涵和以石传情的美好祝福。确立“一流的产品质量,高度专业的服务,有口皆碑的信誉”作为行动准则,致力实现在“全球范围内成为美化人类生活的领先者”的目标定位。
2004年,朱景强适时注册了“石来运好”水晶珠宝品牌,同年在全国拓展连锁经营规模。一个企业要想做大做强,让消费者充分了解自己是十分必要的。想到就要做到,就能做到。2005年大年初一到初七,中央电视台《超市大赢家》7天连续播出石来运好形象广告。4月初,他又组织了20多家连锁店经理参加央视二套“鉴宝”节目的现场录制。2006年利用《知音》杂志投放19期广告。2007年1月央视七套专题推介《石来运好》。正确的决策加辛勤的努力,换来了丰硕的成果。2007年3月,在首届全国特许加盟20年峰会上,《石来运好》被授予荣誉品牌。短短的两年间,石来运好还相继获得了江苏省旅游局评定的“最受欢迎的旅游商品”、“江苏省先进企业”、“连云港市知名商标”,“AA级信用企业”和“诚信示范单位”等荣誉。随着2010年秋四川遂宁一家店面的加盟,石来运好在杭州、沈阳、兰州、青岛、九江、保定、天水、通化、周口、秦皇岛等10多个省市已经建起68家加盟店。创下了东海水晶业外向辐射型销售的又一个第一。这也是朱景强在继续探索精品收藏之路的同时,转型大众消费,依靠扩面上规模,做大做强实业,逐步形成企业集团的又一个成功举措。过去被动的推销,变成了各地主动的进货。总店对质量负总责,对面上各款产品的流行趋势与销售每天通过网络了如指掌。他计划第一阶段发展加盟店到100家左右。争取得到政府的支持,在晶都大道附近建起1万平方米的生产加工基地和研发中心,保证每年都有50种以上的新品面市,引领消费新潮流。进而在条件成熟的时候,考虑推进公司整体上市以融入资本市场。2013年底,石来运好被评定为中国驰名商标。
连锁加盟扩张,让朱景强的企业“景”美业更“强”。
晶都遐想 建立世界级水晶中心
展望未来,朱景强豪情满怀,有国家对新兴产业的政策扶持,有县委、县政府的强势推进和正确引导,水晶这一美的产业明天定会晶光灿烂。他主动给县领导发送邮件,就建设世界级水晶中心及强化完善服务功能,及在新创刊《东海水晶》杂志的同时,利用东海电视台开办水晶频道,重新征集“东海水晶之歌”,地方政府加强与马达加斯加等国家的沟通、签署合作协议、设立海外银行等提出了一些设想与建议。
朱景强说,随着东海县城西双湖景区建设的全面推开,东海建立世界级水晶中心的位置最好在景区附近。这样,来人可以在优美宽松和谐的环境里,快乐消费,享受消费,自然而然增添消费欲望,也便于长远发展和消费品位与层次的提升。
这就是朱景强,一个视东海水晶和水晶文化为生命的追求者、挚爱者和开拓者。他说,自己开始很在乎个人的名气,现在变得更在乎石来运好公司和晶都东海的品牌建设。
18年前采访过朱景强,时任地矿部《新生界》杂志主编,现为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作家出版社社长的何建明先生,当年就在长篇报告文学《东方神话》中说到,朱景强对东海水晶的贡献无论是今天还是明天,将永远载入史册。他使东海人对水晶的认识从单一的买卖关系,转向一种高层次的多形式的审美境界。
自然,朱景强一直是这个队伍里的佼佼者。同样,“石来运好”也将成为晶彩世界里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