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文化与艺术上的成就,人们向来都是仰望的。一件高不足一尺、直径近8厘米的“玻璃书刻”作品上,浓缩雕刻了老子《道德经》全81篇共5000多字的内容,每个字只有1毫米大小,只有借助高倍放大镜才能看清上面雕刻的文字,叹为观止,堪称一绝。该作品放大20倍后仍然能清晰看出苍劲有力的书法笔意和章法,折服了现场评委。这一幕出现在世界木雕之都浙江东阳举行的世界工艺美术节、第十五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暨国际艺术精品博览会上,该作品荣获此次“中国原创.百花杯”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奖银奖。在随后杭州举办的中国首届传统工艺名人名品展中,该作品和其它几件“玻璃书刻”组合的系列作品又一举获得“中国首届传统工艺名人名品奖一等奖”,该作者被授予“中国传统工艺领军人物奖”殊荣。这位作者就是中国“玻璃书刻”创始人、哈尔滨电气集团公司同心印苑秘书长郭居凯。
黑土地上播种梦想
“我只是一个沿着艺术道路有起点没有终点不断探索前行的小人物。”虽然已贵为艺术大师,郭居凯却一直衣着朴素,不装饰外表,愿为普通人的装束,他对经济网——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坦言:他每天在最接地气的人群中进行创作,他工作的同心印苑艺术工作室,随时欢迎任何人来访,可与之交流、探讨。就是这个“接地气”的习惯让普通受众对艺术的仰望变得真切、实际。
1988年,年仅18岁的郭居凯被分配到哈电集团哈尔滨锅炉厂有限责任公司当一名普通的焊接工人。那时他爱好写诗,并获得哈尔滨“冰雪恋”和“宝佳杯”等多项诗歌大奖赛的创作奖,诗歌散文等时常出现在报刊上。凭着对艺术的热衷,20岁,便与自己的诗歌老师、著名诗人诗歌理论家谢文利先生创建哈尔滨青年诗歌协会,任常务副会长,并创刊《雪野风》诗刊号。21岁,参加组建黑龙江省省图振兴中华读书会,任常务理事和青年创作组组长。23岁,便已是哈尔滨书法家、美术家、作家、民间文艺家协会的会员。由于艺术方面的特长被调入哈尔滨锅炉厂工会美术工作室,从此踏上了对艺术追求和钻研的沃土。多年来,在这片沃土上的执着追求,使他在美术、书法、摄影、写作、篆刻、微雕等多方面得到全面修炼和升华。
查阅资料,郭居凯的艺术之路走了这样一个过程,其早期书法师从著名书法家张天民、徐玉璞先生,篆刻师从著名篆刻家王兆卿先生,并得到著名篆刻家单宝山先生的指点和鼓励,25岁被齐白石传人国画大师萧大原先生收为密室弟子,受其影响逐渐对中国绘画有着深层次的理解和鉴赏力。后期,创建发源地禅茶艺术工作室,潜心研究“玻璃书刻”艺术,尤其是在玻璃茶具上进行了精心的艺术创作,将中国的书法理念、绘画形式、双钩技法融入玻璃刻画领域,探索出一种耳目一新的艺术形式,体现了“茶禅一味”的修心理念和抒情素雅的情怀。他的玻璃书刻属于个人专利,被称为“中国玻璃书刻第一人”,中国著名工艺美术家杨宝源先生评价其作品为“填补了中国工艺美术的一项空白,开创了中国工艺美术新领域。”
物形、生命体验、创新思维等的合而为一,这是只有深刻体味人生甘苦、感悟过生活真谛的人才有的手笔。
玻璃上书刻艺术情怀
“玻璃书刻”是郭居凯综合多年篆刻的功底、书法的提升、双钩技法的修炼的结果。
在与郭居凯聊到近几次获得的国际、国内大奖时,他告诉记者:之所以有这样的成绩,是哈电集团近些年来对品牌文化建设的重视营造的良好氛围,搭建了弘扬传统文化的广阔平台的结果。当初他婉言谢绝众多巨资聘请的诱惑,把根扎在哈电集团这个文化的平台上,就是衷情于对这平台的宽广与自由,也出于对培养自己多年企业的情结,做以回报。他说他的艺术来源于他工作过的企业,来源于工业上坚强的信念,来源于工人阶级的朴素情怀,来源于亲近的普通人生活,在这片净土里自己才会在宁静中寻找到更大的灵感,产生更强大创作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