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纣王即位不久,就让人专门给他打造一双象牙筷子。贤臣箕子当时就说道:“象牙筷子肯定不会配瓦器,要配犀角碗,白玉杯,这些器皿里肯定要盛山珍海味,吃了好东西,肯定要穿好衣服。我不禁为他担心。果然没多久商朝就在殷纣王手里毁于一旦。
另一个出名的就是隋炀帝,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隋炀帝常在月夜带宫女在马上演奏《清夜游》曲,弦歌达旦。炀帝游江都时,率领诸王、百官、后妃、宫女等一、二十万人,船队长达二百余里,所经州县,五百里内都要贡献食物,挥霍浪费的情况十分严重。最终由于自己骄奢淫逸,穷兵窦武,把个大好江山落入他人手中。
第二定律:杀功臣定律
最先以杀功臣出名的当属越王勾践,为了报仇雪恨,卧薪尝胆,人一般所不忍。终成霸业,但是刚成大也之后就要杀他得两个功臣,文种范蠡。范蠡逃跑时曾劝说文种:“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但是文种不听,后来果然被杀死。
另外大杀功臣的还有刘邦,和朱元璋等。韩信因没有听部下意见起兵造反,后来因为信任萧何,却被早就想杀他的吕后害人死,可幕后主使是刘邦。后来萧何也为了消除刘邦的杀己之心,而自污(强征百姓土地),才得以保全性命。
第三定定律:小人定律
奸臣和小人虽为人不齿,缺在历史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王朝的覆灭,国家的劫难往往都有他们的参与,比如唐朝奸相李林甫,人称“口有蜜,腹有剑。”因为他的谗言,再加上安史之乱导致大唐王朝逐走向灭亡之路。
第四定律:敌对定律
人们一向认为没有敌人才是最好的事情,但是这是最错误的认识,一个国家如果没有了敌人,失去了外来的压力,内部就开始腐化了。清朝就是如此,康熙乾隆年间周边都没有强大的敌人,直到西方列强来了,却毫无对战之力。
第五定律:朋党定律
中国历史上党争不断,朋党定律在东汉末年表现的尤为明显先是外戚把持朝政,后来又被张让等十常伺主政。为了清君侧,外戚何进引来董卓,却因此而将东汉江山弄的四分五裂。
第六定律:改革定律
历史上有几次变革,变革初衷都是想改善农民负担,到最后却加重了农民负担。比如王莽新政,王安石变法等。
第七定律:五世而斩定律
每个朝代都有不少功臣,被封了地,爵位等,很多都是世袭罔替,甚至有的还得到了免死金牌。但是这些功臣几乎都没有到第五代,就被杀的杀,砍的砍。为什么会这样呢,就是他们的特权太大了,造成他们目中无人,欺凌百姓的局面,可是皇帝也得考虑老百姓的心思,正所谓失民心者失天下。
第八定律:权大震主定律
有些功臣仗着自己立的功劳,被皇帝加封各种官职,导致权利越来越大。逐渐在朝野之上有了一些势力,后来就想着代替皇帝的位置了。比如三国时期司马家族直接把皇帝给杀了,自己当了皇帝。再有清朝的鳌拜也仗着自己的权势想造反,却被康熙先行一步把他拿下了。
第九定律:隔代平反定律
每个朝代也都有被皇帝冤杀之人,但是过了几代就会被平反了,尤其是明朝被朱元璋所杀之人,好多都被后来的皇帝平反了。为何会出现这种现象,主要是平反还能收买一些被冤杀之人后代人心,而且也对他的统治起不到威胁作用,才会平反。
第十定律:嫁祸于女人定律
看历史书,几乎每个朝代的都有女人的参与。如烽火戏诸侯的褒姒,商朝的妖后妲己,隋朝的萧淑妃,等等,很多人都将王朝的灭亡,皇帝的无能归罪于她们身上,但是她们只是皇帝的附属品,最后下决定的都是皇帝。皇帝要怎么做,她们起不了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