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水晶文化概述
1. 水晶的历史文化
在古代中国,因水晶晶莹剔透,圣洁无瑕,被人们认为是“千年之冰所化”。水晶文化历史悠长,极具审美价值,它既有统称,也有俗称,备受文人墨客、佛教与医者的喜爱,常被写进文章诗词中。古人曾因水晶“其莹如水,其坚如玉”的质地而将水晶称为水玉,如《山海经》中就这样写过:“丹山出焉,东南流注于洛水,其中多水玉。”我国最早的一部百科词典《广雅》中,水晶又被叫做石英,色白如莹者又叫白。而《符瑞图》中记载到:“美石似玉,水精谓之玉瑛也”,因此水晶又被称为玉瑛。此外,水晶还有一个寓意颇多的俗称, 为水精。除《广雅》对水晶被称为水精一意的巧解“水之精灵也”之外,还有李时珍将水晶评价为“莹洁晶光,如水之精英”,也解释了水晶之所以被称为水精的原因。
水精的含义还蕴含着浓厚的宗教意味。后汉支曜翻译的《具光明定意经》说:“其所行道,色如水精”, 这是“水精”一词最早出现,始于佛书。我之所以选择水晶作为创作载体,其一是因为佛教题材是工艺美术里涵盖广阔的传统题材,可以开挖出无穷无尽的美,将艺术的魅力展现尽致。在安世高翻译的阿那邸的《七子经》中,水晶被列为四大宝崐藏之一和佛教七宝之一。佛家弟子确信,水晶会闪射神奇的灵光,可普度众生,于是水晶被尊崇为菩萨石。《谈苑》说:“嘉州峨眉山有菩萨石,形六棱而锐首,色荧而明澈,诺泰山狼牙上饶水晶之类。”佛像更是能够在当今浮躁的社会中唤醒人们的安宁。
除了作为宗教信仰的寄托外,古代中国还将水晶视为辟邪去污、护身聚财的灵石,甚至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曾清楚地指出水晶有安心明目、益寿延年等功效。
2. 水晶的现代文化
水晶在现代的价值多体现在其市场价值上,被广泛应用于珠宝首饰、装饰工艺、手表制作等领域。此外,据科学家发现,水晶原石不但能传送能量,而且具有接收和储存能量的功效,可以使人沉淀与安静,能够抚慰人们浮躁的心境,以调节人体机能,促进人体健康。
在现代,水晶不仅延承了其美好的历史文化,还在现代科学技术上赋予其更多意义与作用。现代的水晶内涵文化多与星座、生肖、生日与风水相联系,不同的人适合不同属性的水晶,比如白水晶有利于提升灵气,能够带来健康和好运,适合双鱼座、巨蟹座的人佩戴;而茶水晶则代表固本培元,庄重稳健,适合水瓶座、白羊座的人,能使人安神静气,强化肾脏功能等。此外,还能根据现代技术利用水晶的光学特性进行穴位理疗。当水晶按方位精工切削琢磨后,光轴方向往往会聚光,利用放光对人体穴位进行刺激以达到理疗效果,促进人体健康。
二、水晶雕刻的工艺
1. 水晶雕刻的技法
中国传统的水晶雕刻艺术以花鸟鱼虫或神话人物为主要题材。随着经济和科技的不断发展,文化全球化的潮流促进中国水晶雕刻艺术改革创新,吸收了许多西方雕刻艺术的优点。在我的认知中,雕刻艺术作品若没有精湛的工艺作为依托,那么它的艺术价值也难以得到体现,艺术表现力会大打折扣。工者,技也;艺,乃构思和创意。构思巧,创意新,技法精,才是工艺的最佳表现。
以透明水晶作为材质,用自己的思想、感悟贯穿一个作品,用心雕琢出的艺术品才会具有完美的艺术效果。而我致力于在方寸之间的有限空间中发出无限的创作思想,消除刻意雕琢的痕迹,使作品浑然天成,让图案唯美清新,雕刻精致细腻;无论从哪个角度欣赏,作品的闪光点都会淋漓尽致地展现在观者面前,给以极强的视觉冲击力。
2. 水晶雕刻的价值
作为一种文化传播的载体,水晶制品不仅能将中国传统美术工艺文化加以体现与传承,还能在引进西方文化的基础上,进行改革创新,将中国传统与西方雕刻技术相融合,开创新的工艺文化,创造新的审美价值。无论是在珠宝首饰市场还是在美术工艺市场,水晶雕刻都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水晶雕刻不仅在外形上是完美无缺的,其内涵与艺术之美的结合才是水晶审美文化的真谛。在雕刻家进行水晶作品的雕刻时,常常赋予其心理学、美学、文学等思想与含义,一件完美的水晶雕刻作品不仅要材料完整,无瑕疵,更重要的是在气势和神态上要经得起推敲,这便需要我们对水晶雕刻艺术不断创新,以人为本,要巧妙地把传统文化与现代审美相结合。
水晶不仅具有圣灵纯洁的外表和特性,好的水晶雕刻作品还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与艺术价值,难怪唐代诗人韦应物曾写诗赞道:“映物随颜色,含空无表里。持来向明月,的皪愁成水。” 本文探讨了水晶文化与水晶雕刻技术,希望能为弘扬水晶及其雕刻艺术的价值做出些许贡献。
作者:徐利剑,1981 年生,江西广丰人。国家一级/ 高级技师,亚洲工艺美术大师。在雕刻技艺和造型设计有着莫大的造诣, 极其擅长水晶佛教造像艺术。创作的水晶佛像重视观念的传达以及神态的刻画,形神兼备,法相端庄,将佛之慈悲、智慧与水晶的空灵和神秘完美融合,工艺精湛,屡获国内大奖,备受业界藏家青睐。代表作品有《灵山法会》《太子佛》《自在菩萨》《卧佛》《地 藏王大菩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