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正非曾说,在冷板凳上坐的都是一代英豪。科学是老老实实的学问,要有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坚定不移的工作目标;跟随社会进步与市场需求的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做实不是没有目标、跟踪和创新,但做不实就是什么也没有。当靠点滴奋斗与持之以恒的努力,踏实地在本职岗位上不断进取时,太阳已经在地平线上升起。当然,也希望公司能尽早识别出那些在板凳上坐了多年,有奋斗精神、有贡献的默默无闻的优秀员工,不要让“雷锋们”等得太久。
对风口,不冲动
2014 年,互联网浪潮袭来,尤其是基于互联网的产业发展得如火如荼,但任正非始终坚持华为要走自己的路,他对员工说,“别因互联网‘发烧’。”“有‘互联网冲动’的员工,应该踏踏实实地用互联网的方式促进内部供应交易电子化,提高效率,使其及时、准确地运行。”
任正非曾在公司内部强调:“不要炒作互联网精神,应踏实地夯实基础平台,让端到端的实施过程透明化。比如,从供应链到代表处仓库的端到端,可能短时期内会实现全流程贯通,但从代表处仓库到站点这个端到端,现在还存在问题,需要努力改变。”
华为不盲目拥抱风口,始终坚持“管道战略”,在5G 技术等前沿领域取得全球优势。这正是华为“以正合,以奇胜”,坚持“板凳要坐十年冷”的具体体现。
“板凳”就是工作岗位
格拉德威尔在《异类》一书中提出“一万小时定律”: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资超人一等,而是持续不断地努力。一万小时的锤炼是普通人变成大师的必要条件。若按每天工作八个小时,一周工作五天来计算,成为一个领域的专家至少需要五年。
2019 年,任正非在运营商BG 变革研讨会上称,此次改革的目的是简化作战管理、简化层次。员工应心静如水,做好本职工作就是“参战”。
“十年冷”成就了机巧
华为的“备胎计划”坐了十年的“冷板凳”,并且花费几千亿元。任正非在采访中被记者问道:“在华为成长的过程中,正逢中国房地产飞速发展,您是否对此动摇过?”任正非:“没有。那时,公司楼下有个交易所,买股票的人里三层外三层的包围着。华为则平静如水,都在工作。我们就是专注做一件事情,攻击‘城墙口’。”记者:“是如何形成这种文化的?”任正非:“要总结的话就是‘傻’,不以钱为中心。中心是理想,理想就是要坚守‘上甘岭’。”
这里的“傻”不就是“板凳要坐十年冷”吗?
这里的“傻”不就是“板凳要坐十年冷”吗?
产品是不断迭代的,并非一步实现最优
2003 年,华为开始做手机,当时华为的手机只是买宽带的赠品,人们对华为这个品牌并不熟悉;2004 年成立海思半导体有限公司,做手机芯片;2009 年推出K3V1,但性能太差,无法商用;2012 年,余承东负责手机部门,当年发布了一款高端机型Ascend P1,但除了薄之外,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