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琉璃-知识概要
琉璃,又称之为“流离”、“瑠璃”,是一种高温下烧造而成的晶莹剔透的装饰品。古代琉璃大多是黄绿两色,一般都是以瓦砖居多。
琉璃一词最早始于汉代。根据《汉书.西域传》中记载,琉璃的制作技艺是从西域传入中原地区的。北魏时期琉璃曾用作宫殿建筑的瓦件等。
二、琉璃-唐代特色
琉璃生产最早的文字记载可以追溯至唐代。《独异志》中有详细的记载:
开元间,有长安贩夫王二狗者,尝往返淄郡贩丝,微利也。一日,孤馆遇盗,财物尽失。二狗叹曰:天不助我。遂悬梁欲自尽。冥冥中见一老者,锦衣玉带,头戴朝冠,身穿红袍,白脸长须,温文尔雅,左手“如意”,右手“元宝”,高祖赐封财帛星君李相公是也。星君曰:“尔当大富贵,岂可轻生!不闻淄州出琉璃乎?”又舍元宝一枚,乃去。二狗遂贩琉璃,成长安首富。又感念星君所赐,易名元宝。
琉璃在唐宋时期非常盛行,并且和三彩釉基本一致,但是不同的是,琉璃再配以石英料,更增加了釉层厚度,烧造而成的釉色有黄、绿、蓝、紫等。
三、琉璃-宋代特色
宋代法海寺塔基内出土的三彩琉璃舍利匣和三彩琉璃塔是最早的有确切年代的琉璃制品。这些琉璃制品光彩夺目,造型优美,比例匀称,是非常经典的琉璃艺术品。
宋代琉璃釉料的配制和琉璃瓦的烧制工艺都已经具有一定的发展规模。制品色彩经久不变,如已经有900多年悠久历史的开封祐国寺琉璃塔,仍然完好无损而有“铁塔”的美赞。
四、琉璃-元代特色
元代时期,开始有了专门制作琉璃的官员。而且此时博山琉璃生产已具有一定的发展规模。其产品主要是珠、簪和笄等。尤其是笄的颜色以蓝色为主。
五、琉璃-明代特色
明、清时期的琉璃制品达到了鼎盛时期。从留存至今的宫殿建筑、亭塔楼阁、宗教寺庙等都可以看到中国琉璃制品的大力发展和艺术特征。
明代的琉璃发展前景更加广阔,皇帝让太监亲自管理琉璃制品的烧制。除了建筑构件的琉璃制品外,还有烧造各种琉璃盘、琉璃盒、琉璃缸等。琉璃制作技艺一般都是代代相传,所以许多琉璃器物上都有烧造工匠的姓名。
明代洪武时期,民间琉璃的发展也更为迅猛,至万历时期,博山琉璃生产已经发展成为一个较大的行业。
六、琉璃-清代特色
清代时期,琉璃的制作工艺更加完善。琉璃制品的尺寸、物料、价值都有明确的记载。
清代初期,博山琉璃制品已发展到数十种,产品不仅在国内销售,甚至远销朝鲜等国。
雍正和乾隆时期,鼻烟壶、烟袋嘴等各式琉璃制品也开始逐渐兴盛,琉璃色料的种类更加丰富。
道光和咸丰时期,博山琉璃业进入兴盛时期,此时开始出现专门销售琉璃的料货庄,使博山琉璃逐渐转为以博山为中心的全国各地定点销售。
同治和光绪时期,博山成为了众所周知的“琉璃之乡”。内画制品,也是当时古人比较傲人的艺术成就。
七、琉璃-鉴别方法
琉璃制品的鉴别主要是依靠以下几个方面:
1.琉璃制品剔透性
由于琉璃制品的材质是人造水晶玻璃,所以可以呈现出晶莹剔透的艺术效果,而仿品没有这种剔透之感。
2.琉璃制品流动性
琉璃制品有一种流动的纯净之美,而仿品没有这种美感。
3.琉璃制品光泽性
烧制琉璃制品的药料为扁青石,扁青石颜色艳丽且有一定的光泽,而仿品用的药料为铅,所以颜色不仅没有光泽,更加容易脱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