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手推开一户农家的大门,户主刘季正坐在一台高速运转的打磨机器前,戴着口罩,手持一块粉色水晶柱体,小心翼翼地进行打磨,而身边还有4台飞速转动的机器,几名工人正专心致志地切割不同质材的水晶体。
看到笔者到来,刘季连忙关停机器,迎上来,“现在正在抢抓时间生产广州客户2万个订单。”现年33岁的刘季曾在2016年踏出国门远赴日本务工,“花了5万元劳务费用,一年才收入7万元。”对于异国淘金,刘季并非满意,“小时候,我们村里就有很多人磨制水晶项链、吊坠。”于是,没等劳务合同到期,刘季便返回家乡从事水晶产业。从学打磨、到切料再到买原料,刘季花了5个月时间学习。2017年下半年,刘季筹集20万元在家里搞起了水晶柱生产。“半年时间,就挣了7万元。”看着生意日趋向好,2017年刘季又在淘宝平台做起电商,卖自己加工的产品。“现在一家人忙不过来。这不,今年5月份从外地雇了4名工人。”面对当前红红火火的生意,刘季说,“一年最多也就产出100万根水晶柱,再多也忙不过来。现在订单都排到年底,前几天还辞去好几个客户订单。”
兴西村位于房山镇、安峰镇、曲阳乡三个乡镇交界处,位置偏僻,但却盛产水晶。“早在30年前,兴西村就有很多农户利用农闲时间挖水晶、磨项链,是全乡出了名的水晶村。”该村党总支书记赵中刚介绍,全村共有900余户村民,水晶从业人员突破1000余人,其中有40多人常年在巴西、马达加斯加等国外购买水晶原石,往国内销售。水晶让这个偏僻的村庄声名鹊起。“我常年给海南、广东、珠海及本地等珠宝商供应不同尺寸、不同颜色的水晶柱。”在拥有三层小楼的村民刘青家,只见屋内排满了各式各样的水晶饰品,家院内的六名工人正忙着打磨各类水晶柱体。“现在合同都不敢签,生怕做不出来毁约。”在展厅内,刘青对前来订货的一福建商户说,“今天,你只能拿30万元的货,剩下的20万元货等月底给你寄过去。”2010年从事水晶挂件加工的刘青,不断抢抓市场。如今,通过近10年的摸爬滚打,也从当初的国内销售提升到国际视野,年产值突破500万元。“今年生产的产品有三分二被一些外贸企业购买。”刘青说。
立足国内大循环、畅通国内国际双循是这个小村庄所有淘晶人的发展方向。走进位于该村东侧占地10亩的电商产业园内,直播CoCo正手持一部手机行走在水晶工艺品展厅内,面对屏幕用流利的英语介绍各类水晶产品。“I want to see fluorite bowl.”不时间,屏幕上跳出来自美国Bird打出的一句话。看到有新信息的到来,CoCo连忙说,“OK,let's see that.”瞬间,屏幕再次跳出,“I want $35 one,sold.” “OK,I put it in your box.”就这样,仅用二分钟时间,来自大洋彼岸的美国客户就从直播CoCo中,把摆放在产业园内的一件价值25美元的心仪水晶饰品购得。而在一旁直播的Jojns也手持一部手机,正在向英国的客户Coach介绍一些玛瑙饰品,两者之间不时进行语言交流。
“从大学里招聘了8名直播,每天24小时不间断。不错的话,一天销售额能达到2万美元,通常一天也能带货4000美元。”产业园负责人张恒超对今年5月份才从事跨境电商取得的成效尤为高兴。张恒超是兴西村地道的农民,在兼顾种地的同时也尝试着水晶加工。今年疫情防控中,他萌发了发展水晶跨境电商的想法。“整个产业园共分3个馆,有200多款产品,储量近30万件。农忙时候种地,农闲时候就想法子把本村的水晶产品销售到中外市场。”谈起未来发展,张恒超满怀信心地说,“下一步,我们将结合国外客户的需求,不断创新产品,争取年产值突破2000万元。”
有信心的不仅是张恒超,作为兴西村领头雁的赵中刚也有自己的规划。当前,该村有300多户村民从事水晶加工,年水晶产值突破3亿元,是江苏省电子商务示范村。“明年,我们进行科学规划,对村里的一个个加工点进行提档升级,抱团发展。同时,对村中有兴趣、有文化的年轻人进行电商知识培训,打造水晶电商产业一条街。对一些困难户,提供一些资金扶持,让他们也从事水晶加工。通过多种方式融合,让全村人都融入到水晶的加工和销售中。力争3年时间,把兴西村打造成为全县水晶柱、水晶球等水晶工艺品加工的中心和产品流通的集散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