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王元成的工作室,穿着粗布衣服的王元成正在画水墨画,墙上挂满了一幅幅君子兰、牡丹等画作。一旁的桌子上,则摆满了一个个水晶工艺品。
舞美经历打下工艺美术基础
王元成出生于浦江县大畈乡石井于村,他称自己是“大山里的穷小孩”。王元成父母都是农民,家里没有什么藏书,偶然得来的一本《芥子园画谱》,成了王元成的启蒙读物。
边看边画,王元成对画画有了兴趣。上学以后,王元成几乎承包了校园里的黑板报插图,老师和同学的肯定,让他对画画有了更浓厚的兴趣。
浦江是书画之乡,高中毕业以后,王元成的父母见他对画画有兴趣,专门为他找了老师启蒙,系统学习书画。1982年,王元成利用自己的书画特长,加入浦江县婺剧团,成为剧团的舞美设计。
舞台布景、服装设计、道具制作……王元成动手能力极强,他的书画功底在此期间得到了充分的锻炼。十年剧团舞美生涯,王元成打下了扎实的工艺美术基础。
在那期间,浦江已经引进水晶产业,水晶作坊开始遍地开花。“那时候的小作坊都是帮别人代加工,制作一些水晶珠子,产品附加值很低。”王元成利用自己空闲时间,收购水晶玻璃珠,串成链子转手销售,很受市场欢迎。那是那段时间的实践,让他找准了之后的从业方向——把水晶产品变成工艺品销售。
把水晶产品做成工艺品
1992年,王元成正式步入水晶行业,在行业里摸爬滚打近30个年头。“那时候浦江大部分公司都是帮别人代加工,生产用来做灯饰珠、项链珠水晶玻璃珠,我把水晶玻璃珠串起来,把水晶玻璃珠做动物造型,开发了一系列的作品。当时这些产品在市场上很受欢迎,企业发展迅速。”
当然,那时候的产品,技术含量不高,很容易被模仿,他把水晶玻璃珠打造成工艺品、饰品后,周边企业没多久就开始模仿,同质化竞争的结果,就是产品利润越来越低,质量下降。所以,王元成不断创新,不断学习,不断开发新产品。
借着时代的东风,王元成以小打小闹式的手工作坊起家,一步一个脚印,从小老板到大企业的董事长,再到如今的国家工艺美术大师,走出了不一样的人生。
不断创新水晶应用工艺
2002年,水晶产业已经在浦江遍地开花,单纯的水晶产品竞争力越来越小,王元成尝试结合古法琉璃制作水晶,把激光镭射技术、高温耐火材料和传统的雕塑造型技术结合在一起,制造出了琉璃水晶,开拓了水晶工艺的新品种新领域。“那时候做琉璃的还很少,我也是在探索新的东西。运用水晶的切割打磨,和琉璃组合粘接,经过多重技术,我将水晶的晶莹剔透和琉璃的五彩缤纷相结合,完成多个作品,收到了市场的欢迎。”
无论是从事哪个行业,创新都是一个不可或缺的要素。近几年他主要的精力都花在了水晶产品的创新上。“水晶和其他物质相组合,比如说铜、金、石头、木头一起组合,能够开发出一些日用品、建筑材料和艺术品。我觉得水晶行业最重要的就是要不断的创新开发,与时代同步。不能满足于眼前的那一点成果,这样这个产业才能永久的生存。”
近几年,王元成还成立了王元成水晶技能工作室,更好培养水晶工艺技能人才。王元成说,他想让更多的人了解水晶,了解水晶行业的未来发展的可能性,让浦江水晶行业走出新路子、新方向。“浙江师范大学和中国计量学院都聘请我为客座教授,我会给他们工艺班、设计班的学生分享我这几年在水晶行业的一些经验,他们是很爱听,很关注这个行业的。”王元成说,老一代的水晶人越来越少,我希望我们能引进一些有文化、有想法的年轻人来开发设计新的水晶产品,这样才能使我们水晶产业有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