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物档案 公元前475~前221年 战国时期 高15.4厘米 口径7.8厘米 底径5.4厘米 敞口平唇,杯壁斜直呈喇叭状,底圆,圈足外撇,酷似今天我们使用的玻璃杯 1990年杭州半山镇石桥村出土 这是迄今为止我国出土的早期水晶制品中最大的一件,是国宝级文物。
战国水晶杯,应该是杭州博物馆名气最大的一件宝贝。很多人去杭博,都是慕它的名而来。
它是那样的特别,静静地伫立在博物馆展柜里,透明、闪亮,叫人神思恍惚——这多像自己家里的玻璃杯啊。真是难以想像啊,战国时已经有了外形如此现代的器物!
2002年, 国家文物局公布了64件(组)珍贵文物为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的文物名录,这只战国水晶杯,就是其中之一。
1990年10月,这只水晶素光杯从杭州半山镇石塘村工农砖瓦厂的一座战国土墩墓里现世。
那一天,当考古人员挖到离地面一米多深之际,泥土里闪出一点晶莹来。
半个多小时小心翼翼的清理后,它,就这样出现人们的面前——
通体平素、简洁、透明,没有任何纹饰。略带一点点淡琥珀色,杯子表面经过抛光处理,中部和底部有絮状体,那是水晶的自然结晶。
杯子是用整块优质天然水晶制成的,制作技巧与工艺水平令人惊叹。
当年,它被送到北京作鉴定时,中国考古学界泰斗苏秉琦先生捧在手里赞叹:“国宝!绝对的国宝!”
如今,它的图片不时在网上流传。网友惊呼:穿越!一定是穿越!还有网友开玩笑:“这是我家的牛奶杯,昨天穿越到战国不小心遗失的。”
战国时期已经有水晶制品了么?古代工匠,能够制造出工艺如此高的水晶制品吗?
我们采访了专家。专家的解释是:中国使用水晶的历史非常悠久。
作为世界主要水晶产地的中国,使用水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60万年前的北京猿人。新石器时代的遗址和墓葬中也曾多次伴有水晶制品出土。商周以后,水晶制品的制作更加精细生动,春秋时期已有水晶生肖雕件出土。这些器物采用圆雕的加工手法,技术上较之仅为钻孔和弧面打磨的工艺难度更高。
到了战国时期,玉器的生产进入鼎盛阶段,随着玉器工艺和加工工具的不断进步,玉器碾琢水平有了较大提高。所以,水晶杯的制作工艺水平是可能达到这个高度的。
它的器型确实很罕见,在已出土的战国文物中几乎找不到这种器型的,而且这个造型非常符合人体工程学的要求——手感舒适,使用方便。
其实,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不要认为今人一定胜过古代。我们的先民在生活实践中早已会运用“人体工程学”的原理了。譬如,有些石器时代的陶杯,已经有了手柄,跟我们今天用的漱口杯很接近。
专家分析:这只杯子在当时应该不会用来喝水。水晶在当时是非常贵重的物品,水晶杯应该是财富的象征。
除了这件珍贵的水晶杯,那座战国墓里还出土了整套的原始瓷编钟、陶权及包括玉磺、玉虎等玉件在内的成组佩饰。依照墓葬的规模和陪葬器物来看,墓主人的身份显贵,应该是当时驻守杭州一带的行政长官或军事首领。也有专家推测,这只杯子可能还带有某种信仰寄托,是一件礼器或祭祀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