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电、关停、取缔政府下重拳整治污染
在浦江,民间流传过一句话——“喝牛奶水,涂珍珠粉,听烦人音”,这其中强烈传达出百姓对污染问题的担忧害怕和对污染治理的热切期盼。
眼下,浦江有2万余家水晶企业与加工户分布在96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用“遍地开花”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
当地的村民让记者想象这样一副场景——水晶加工产生的废水,流到哪里就污染到哪里。水晶产业每年产生的工业废渣在1万吨以上,大部分没有得到有效治理,乱倒乱放在房前屋后、村头路边、严重影响城乡面貌。
从去年开始,浦江县政府下定决心,要打一场“攻坚战”,一方面整治污染,另一方面还要转型提升。
浦江县水晶产业提升和污染治理办公室主任傅双庭告诉记者,经过近一年的整治,绝大多数水晶加工点都建成了三级沉淀池,并投入使用,水污染治理状况取得明显成效。
当前,由村、镇、县三级联动,专人定期巡查,检查中如果发现不符合排污条件的企业,第一次实行断电1个月,直至整改完毕才恢复供电;第二次,则直接关停、取缔。
不过,傅双庭说,想要真正转变水晶产业的现状,最有效的办法是建立一个长效的管理机制,引进先进的设备和技术,进行推广,同时让水晶加工点远离居民区,最好能集聚到一个工业园区,实现规范化、标准化管理。
变废为宝水晶也走“循环经济”之路
当前,水晶产业发展到了一个转型升级的重要关口,家庭式作坊的加工,已经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快速变化。
浦江恒力饰品有限公司董事长陈韵不走寻常路,投资开了一家专门回收废渣的公司,他形容自己的公司里面全是“宝贝”,没有废料。
做水晶加工,没有废料,怎么可能?别不信,陈韵真的做到了。
早些年,陈韵也是在自己家里小打小闹,做水晶加工,可是他碰到一个棘手的问题,就是加工过程会产生非常多的废渣,很难处理,没有地方扔。
陈韵经过一次次探索,组装了回收水晶废弃物加工成原料玻璃棒的生产线,每天10吨水晶垃圾经过1650℃的大熔炉后冶炼成了玻璃水,然后制成晶莹剔透的白色、黑色水晶玻璃棒,随后又可以将成品出售给水晶加工企业用来切割成水晶。
陈韵像是变了一个神奇的魔术——“吃进去的是垃圾,吐出来的却是宝贝。
去年,他投资1200多万元建起了两条生产线,生产线每天24小时运转,可消化掉五六吨水晶废料,一年运行下来已吃掉2200多吨水晶废料。
目前,浦江只有这么一家专门回收废渣制作玻璃棒的企业,实际上废弃物利用空间还很大,不仅可以制作玻璃棒,还能使用到建筑材料等方面,前景无限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