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产业现状及发展困境
(一)产业现状
浦江制锁产业起步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壮大于九十年代,升级于本世纪初期。经过四十多年的快速发展,浦江制锁产业已形成以挂锁为主要特色产品的全国四大锁具生产基地之一。其特点如下:
一是挂锁产业规模大。截至2015年底,全县共有挂锁成品及其配件生产企业800多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20家,产值超亿元企业6家,从业人员2万余人。全行业工业总产值60.1亿元,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9.97%。实现利税5.04亿元,挂锁产量占全国的65%。浦江已成为全国最大的挂锁生产、加工和出口基地。
二是挂锁产品品种全。目前,浦江挂锁已拥有300多个品种规格,呈现多样化、系列化、花色化的特点。按材质分,有铁挂锁系列、铜挂锁系列、钢质挂锁系列、其它金属及合金挂锁系列;按开启结构分,有弹子挂锁系列、叶片锁系列、机械密码锁系列。锁具规格从20MM到75MM应有尽有。全行业共有省名牌产品4只,省著名商标4只。
三是挂锁生产分工细。产业配套日趋完善,以成品挂锁为主导,实现了从锁梁、钥匙、弹子、弹簧、叶片等的生产,到表面处理、包装材料、成品锁组装等工序的分工协作生产体系,并带动了制锁专用设备、工装夹具、刀具模具、电镀、原辅材料、印刷、物流等相关行业的发展。
四是挂锁出口份额大。挂锁产品30%以上销往海外,市场覆盖全球150多个国家和地区。2015年全县挂锁产品出口交货值21.73亿元,约占全国出口总额的40%。国内市场则遍及全国各省市区。
在看到浦江挂锁产业辉煌成绩的同时,也不能轻视行业发展中存在的“低、小、散、差、乱”等突出问题:一是产业层次低。产品中附加值最低的铁挂锁占90%以上,且产能严重过剩,门锁、汽车锁等中高档智能锁极少。二是企业规模小。70%以上的挂锁生产企业年销售收入在500万元以下,其中又以家庭作坊式企业居多。三是企业分布散。大量小微企业散布于农村居住区,给农村居民带来了一定程度的噪音、粉尘污染和一定的安全隐患。四是生产装备差。大部分制锁企业所使用的以台钻、冲床等简单机械加工设备为主,生产效率、产品精度较低。五是市场秩序乱。产品同质化现象突出,锁具市场侵权事件时有发生,企业之间竞争无序。
(二)发展困境
浦江挂锁产业发展过程中凸现的上述矛盾和问题,已难以适应快速变化的市场需求和环境要求,迫切需要通过转型升级实现二次飞跃。近年来,全球锁具生产和市场日益呈现以下四大需求趋势:
一是高端化。锁具作为生活中的必需品和安全的保护神,日益受到消费者的重视。特别是随着锁具市场的世界接轨,集安全保障、美观实用和装饰于一体的高端锁具产品已成为需求的主流和市场的高地,仅指纹锁每年的商用市场需求量可达500万套。作为低端产品的挂锁的应用领域不断被门锁等其它锁具所替代,挂锁市场越来越呈现出饱和状态。
二是智能化。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尤其是微电子生物信息技术在各行各业的广泛应用,使锁具行业正朝着技术含量高、安全保密性强以及智能化的方向发展。据市场调查,目前具有安全性、便利性特征的电子智能锁已进入发展的快车道,仅国内锁具市场对生物识别和电子技术等高技术产品的需求就达400亿元人民币之多。
三是品牌化。品牌在很大程度上代表着高质量、可靠性和安全性。目前品牌锁具已成为行业发展的主要新增点,每年全国进口的国外品牌锁具就高达40亿元。而存在于浦江挂锁行业中的缺品少牌现象已严重制约着企业的做大做强。
四是多元化。一方面,系列化、多元化产品生产和开发已成为越来越多的国内外知名制锁企业新的利润增长源。另一方面,国内(广东中山、上海、温州、浦江)四大特色制锁基地也加速出现多元化、融合化锁具生产的趋势,综合性制锁生产基地的特征日益明显。
二、总体思路、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
(一)总体思路
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创新为动力,以质量为基础,以品牌为核心,通过控量、提质、延链,全面增强浦江制锁行业核心竞争力,加快实现从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从挂锁产业向制锁产业跨越,从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型,打造浦江制锁产业升级版。
(二)基本原则
一是控总量。综合运用经济、法律、行政、市场等多种手段,适当控制新上低端挂锁生产项目,保持与市场需求基本一致的产能规模,促进浦江制锁产业健康发展。
二是优增量。鼓励发展交通锁、门锁等附加值较高的锁具以及挂锁中的高端产品,以增量的优化确保浦江制锁产业的平稳运行.
三是活存量。围绕市场需求,优化产品结构,加大适销对路产品的生产,着力化解落后过剩产能。
四是放流量。充分运用节能、环保、安全等政策,倒逼低端落后产能逐步退出市场,为新型高端制锁产业发展腾出空间。
(三)主要目标
1.做强。制锁产业的综合实力全面提升,到2020年,浦江制锁产业规模在2015年基础上实现翻番,力争工业总产值超过120亿元,占全国制锁行业的比重达 25 %以上。
2.做长。制锁产业的内外结构更加合理。到2020年,产品结构进一步完善,非挂锁产品产值比重提高到30%左右;产业结构进一步延伸,形成较为完善的产业链及其配套体系;企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争取年销售收入超10亿元以上企业有1家;5-10亿元2家;规模以上企业达40家。
3.做专。制锁产业的专业水平不断增强。到2020年,争取有一批企业成为各自产品领域的领头羊,拥有1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3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和1个省级检测中心,专利申请授予数达150项。
4.做精。制锁产业的产品质量大幅提高。到2020年,中高端产品比重提高到30%,创立国家级区域品牌1个,国家驰名商标2只,省级“三名”试点企业1家,省级名牌产品、著名商标12只。
三、重点领域和主要任务
(一)重点领域
1.挂锁
目标定位——全国最大的挂锁生产、加工和出口基地的地位得到进一步巩固。
发展重点——紧跟市场需求的变化,加快发展铜挂锁、钢质挂锁以及合金挂锁等附加值稍高的挂锁产品;加大新型挂锁用材和锁心技术的研发力度,大幅提高挂锁的安全性能;积极开发艺术类、旅游类挂锁产品,进一步拓展挂锁产品的用途。
发展路径——鼓励龙头骨干企业强强联合,积极推进挂锁企业兼并重组;适当压缩产能严重过剩的铁挂锁产量,淘汰一批高污染、低产出的落后挂锁企业(产能);全面实施“机器换人”技术改造,大幅度提高挂锁企业的自动化、智能化生产水平;引导龙头骨干企业发展总部经济,强化营销中心功能,适当向外转移一部分加工环节。
发展平台——强化中余、郑宅两大挂锁产业中心,建设挂锁产业集聚区,进一步完善平台要素保障和服务功能;大力实施“空间换地”,就地拓展企业发展空间。
2.门锁
目标定位——全国重要的门锁制造基地。
发展重点——发挥紧邻“中国门业之都”的区位优势,积极发展房门锁、家具锁、办公门锁、?建筑五金锁等各类门锁;充分利用生物技术、网络信息技术,高起点推进电子锁、指纹锁、智能锁?等中高档门锁的研发生产,不断丰富浦江制锁产业的产品门类。
发展路径——加大产业链招商引资力度,有针对性地引进若干个高端门锁制造项目;依托现有门锁生产企业的基础,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推动其做大做强;引导门锁生产企业加强生物技术、网络信息技术等新技术的应用,实现产品由机械化向智能化的跃升。
发展平台——大力推进“空间换地”,全面提高县经济开发区、东部锁具集聚园区和西部锁具集聚园区的承载能力,积极开展“腾笼换鸟”,为引进项目提供足够的发展空间。
3.交通锁
目标定位——全国重要的交通锁制造基地。
发展重点——顺应汽车、摩托车、自行车等交通工具快速发展的新形势,稳步扩大各类交通锁的生产规模。围绕市场对中高档交通锁的新需求,积极发展智能交通锁、指纹交通锁等新型锁具产品。进一步改进浦江制锁产业的结构。
发展路径——集聚各种政策要素,助推现有交通锁生产企业做大做强;积极开展产业链招商,有重点地引进若干个高端交通锁制造项目;实施差异化发展战略,加强高安全度、高智能化交通锁的研发,努力营造浦江交通锁的特色优势。
发展平台——大力推进“空间换地”,全面提高县经济开发区、东部锁具集聚园区和西部锁具集聚园区的承载能力,积极开展“腾笼换鸟”,为引进项目提供足够的发展空间。
4.锁具关联产业
目标定位——积极培育浦江制锁产业新的增长点。
发展重点——发挥制锁产业的特色优势,加大向锁具关联产业(如楼寓对讲防盗系统等安防产品)延伸拓展,力争在大五金领域有新的突破。
发展路径——面向新的产业技术革命和市场需求,立足两条腿走路,支持本地企业加快转型升级,积极引进外来投资项目。
发展平台——县经济开发区和东部锁具集聚园区。
(二)主要任务
1.全面推进腾笼换鸟
一是大力开展行业整治。针对挂锁行业存在的“低、小、散、差、乱”等突出问题,借鉴水晶行业整治的成功经验,部署开展挂锁行业的专项整治行动。规范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坚决取缔无证无照经营,严厉打击查处使用塑料劣质锁芯生产锁具企业;提高行业准入标准,关停一批标外企业(加工户);整合优化制锁产业发展平台,推动企业集聚生产。力争2018年前完成全县挂锁行业的整治提升。
二是加快淘汰落后产能。结合行业整治提升,下决心淘汰一批存在噪音、粉尘污染和严重安全隐患的落后产能;运用差别电价等调控手段,倒逼电镀生产企业大幅度提高电镀工艺水平,倒逼一批产能过剩、市场饱和的铁挂锁企业退出市场,为市场需求大、发展前景好的中高档锁具产品腾出更多的发展空间、市场空间和用能空间。
三是全力抓好招商引资。坚持腾笼与换鸟相统筹,致力于增强浦江制锁产业链竞争力,大力抓好延链、补链、强链工作,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制定和完善制锁产业招商引资目录,优化浦商创业创新的服务环境。突出围绕中高档门锁、交通锁项目抓招商;重点围绕浦商回归抓招商。鼓励发展与门锁生产相关的物流业、电镀、设备、模具等配套制造业,加快形成门锁生产产业链,使门锁成为浦江制锁业新的增长点。
2.全面推进机器换人
一是制订机器换人实施方案。在摸清全县制锁行业生产设备状况的基础上,组织制订全行业机器换人实施方案,配套出台递减性扶持政策,激励企业加大技术改造投入,分期分批组织实施机器换人技术改造。力争2018年前全面完成规模以上制锁企业的机器换人改造。
二是开展机器换人示范推广。总结推广梅花、金垒等已完成机器换人自动化改造企业的经验,鼓励更多的制锁企业开展全生产线自动化改造。针对不同企业机器换人的需求和承受能力,推动中小型制锁企业选择打孔、冲压、铣牙、冲齿、表面处理、包装等部分工序或环节开展机器换人改造,大幅提高锁具生产的切削加工技术、冲压技术、压铸技术、表面处理技术、自动装配技术等工艺水平。
三是加强机器换人技工培训。围绕企业实施“机器换人”后对一线工人提出的新要求,加快组织培训能够熟练掌握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操作人员和设备维护人员。在减少用工的同时,提高企业员工的薪资水平,切实稳定行业工人队伍。
3.全面推进创新驱动
一是加强创新体系建设。鼓励企业通过创建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收购兼并省内外制锁企业或研发机构、购买专利技术等多种途径,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支持中小企业采取联合出资、共同委托等方式进行合作开发。引导龙头企业联合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创建制锁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攻克一批关键技术和关键工艺,充分发挥技术创新成果的扩散效应,全面缩小与全球制锁强企在产品精度等级、技术性能参数、表面感观处理等方面的差距。
二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更加重视创新设计能力的培育,引导企业加快研发设计符合时代潮流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产品,争做行业领军型企业。更加重视集成创新能力的培育,鼓励企业利用日新月异的新技术开展各种锁具产品的技术集成,培育一批集成创新产品。更加重视协同创新能力的培育,支持龙头骨干企业加强产业链上下游合作,增强大中小企业协同创新能力。
三是强化行业标准引领。分层次推进实施标准化战略。支持龙头骨干企业加快通过ISO9001和ISO14001认证,全面采用国际先进制锁标准组织生产,其中挂锁产品参照欧洲EN12320标准,球形门锁参照美国AN SI标准、欧洲EN标准及UL防火安全标准,轿车锁采用德国TL、VW等标准,积极参与国际市场中高端锁具产品的竞争。鼓励中小企业主动参与地方标准、行业标准和国家标准的修订,不断提高在国内锁具技术领域的活语权。倒逼小微企业和个体加工户严格执行强制性国家标准,积极参与行业、企业联盟标准,加快淘汰“三无”产品的生产,以较高的采标率促进浦江锁具产品质量提升。
4.全面推进三名培育
一是育强一批名企。支持龙头骨干企业通过兼并重组方式整合要素资源,做大做强主业(主导产品),提高产业集中度。推动大中小企业结成战略联盟,开展协同制造,实现专业化分工和协作化生产。促进优势企业延伸产业链,优化产品系列,建立省外海外原材料供应基地、研发设计基地和产品加工基地,形成一批总部型企业。大力引进国外先进战略合作者,引领浦江制锁企业直接融入国际产业链的大循环。鼓励中小型制锁企业面向细分市场实施差异化竞争,发展成为“专精特新”的小巨人企业。
二是唱响一批名品。加大对知名品牌和区域品牌的宣传力度,引导企业增强品牌意识,实施品牌带动战略。鼓励龙头骨干企业加快培育自主品牌,通过积极参与省级以上著名品牌和驰名商标的创建工作,踊跃参加“中国锁王”等行业评选活动,收购海外品牌、境外商标注册等途径,努力创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锁具品牌。完善商标品牌公共服务体系,支持中小企业积极参与区域品牌建设,加快组建浦江制锁区域品牌联盟,制定出台品牌联盟标准、区域品牌商标权使用资格认定等管理办法,力争纳入省、部产业集群区域品牌建设试点,助推进浦江锁具产品质量和企业形象的全面提升。
三是培养一批名家。把名家培养和名企、名品培育有机地结合起来,进一步营造有利于企业家成长的环境氛围。选择部分具有战略思维和国际视野的企业主,帮助其成长为企业家。引导龙头骨干企业完善企业治理结构,实现所有权与经营权的适当分离,善用职业经理人,加快从家族企业转型为现代企业。加大对企业家领衔的管理和技术团队的培训,不断提升企业团队能力。
5.全面推进智能制造
一是努力实现生产过程智能化。全面推进企业两化深度融合。在完成机器换人的基础上,鼓励有条件的龙头企业开展机联网建设试点,积极采用新型传感技术、系统协同技术等智能技术,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到80%以上,进一步实现企业生产装备的数字化和生产过程的智能化。积极组织开展制锁领域的3D打印试点。
二是努力实现锁具产品智能化。顺应锁具产品智能化发展趋势,鼓励企业加快电子技术、网络技术、生物技术等新技术在锁具产品中的应用,大力开发具有较高附加值和需求量的各类电子锁、指纹锁等智能锁。力争到2020年智能锁产值占全县制锁产业产值的比重提高到15%以上。
三是努力实现企业管理信息化。在规模以上制锁企业中推广普及企业资源计划(ERP)、供应链、客户关系等信息管理系统,引导企业积极参与国家两化融合企业管理贯标活动,全面实现人力资源、制造流程、财务核算、物流仓储、采购、销售、客户群体的信息化管理,不断提升企业管理创新水平。
6.全面推进商业模式创新
一是创新网络营销模式。顺应电子商务迅猛发展的新趋势,推动制锁企业大力发展B2C、B2B、C2C、O2O等各种电子商务模式。依托行业协会等中介组织,采用政府政策扶持方式,借助淘宝、阿里巴巴等电子商务公共平台,开设浦江锁具产品展销窗口,加快搭建浦江制锁行业新的展销平台。鼓励制锁企业通过利用第三方跨境电子商务平台或自建跨境电子商务销售平台,积极开展跨境电商业务,扩大国外市场占有率。
二是打造“飞地市场”模式。继续做好“借船出海、借梯登高”文章,用足用好紧邻义乌中国小商品城的市场优势。积极探索建立“飞地市场”,引导浦江挂锁企业到义乌中国小商品城集中设立销售窗口,建设“浦江挂锁飞地市场”。
三是发展企业总部经济。鼓励近年来已在县外投资建厂的制锁龙头企业积极发展总部经济,建立完善营销总部的市场、销售和服务性功能,进一步提升资源配置效率。引导锁企加强市场营销的渠道建设,深化与门企等关联客户和大客户的合作,进一步优化和稳定客户市场。
四、保障措施
(一)净化市场竞争环境。根据全面深化改革的要求,加快营造有利制锁产业转型升级的体制机制。一是构建公平竞争的市场机制。严格执行企业登记注册制度,严格实行行业准入管理,严格税费征收和环保监管,加强知识产权和品牌保护,强化产品质量监督抽查,严厉查处各种不正当竞争行为,确保区域内不同规模企业在统一的市场规则下公平竞争。二是建立完善行业公共服务平台。深化浦江制锁行业检验检测公共服务平台、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和公共标准服务平台三大平台建设,进一步发挥“浦江制锁行业检测服务中心”、“中国挂锁中心”、“浦江锁具研发中心”等公共平台的各种服务功能。三是健全行业自律机制。加强制锁行业协会组织建设,制定行业自律公约,规范行业质量标准,实施行业维权方案。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在调解知识产权纠纷、制止低价竞争等方面的行业自律作用。
(二)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结合制锁行业转型升级的需要,进一步完善行业扶持政策。一是实行特殊的税收返还奖励政策。为切实鼓励制锁企业做大做强,对年实际纳税100万元以上且税收增幅超过全县工业税收平均增幅的企业,其税收增幅超出部分的地方留成给予企业一定比例的奖励。二是实行特殊的上规升级奖励政策。对年销售收入跃上2000万元、5000万元、1亿元、2亿元等新台阶的制锁企业,给予一次性财政资金奖励。三是实行优先的财政支持政策。对实施“机器换人”和取得省级以上技术研发机构、商标、品牌、标准、首台套装备等资格或荣誉的制锁企业,优先给予地方资金配套或奖励;对以自主商标品牌参加国内外重点展博会的费用给予优先补助。
(三)加强生产要素保障。从有利于制锁行业转变发展方式出发,着力加强要素供给保障。一是强化智力支撑。多管齐下破解制锁行业人才瓶颈。鼓励企业“引进来,走出去”,加快建立各具特色的引才、育才、用才机制,在大中城市积极建设异地“技术中心”和人才库。针对制锁行业企业经营者的特殊需求,组织开展菜单式培训,加快造就一支懂经营、善管理、具有国际化视野和战略思维的高素质企业家队伍。推进制锁行业与县职业技术学校的校企合作,加紧培养一批行业转型升级急需的中等职业技术人才。二是强化金融支撑。定期组织挂锁企业与各类金融机构的对接活动。鼓励金融机构拓宽抵押担保物范围,创新还款方式,加大对优质制锁企业的融资服务。完善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体系建设,为中小企业发展拓宽融资渠道。利用出口信贷、出口信用保险等金融工具,帮助企业便利贸易融资,防范国际贸易风险。支持行业龙头企业创造条件上市融资。三是强化平台支撑。加大对“一区两园”(浦江经济开发区、东部锁具集聚园区、西部锁具集聚园区)制锁产业基地的整合力度,适时调整土地利用规划,适当扩大“一区两园”锁具产业建设面积,进一步促进制锁产业集中布局。鼓励分散各地的制锁企业通过搬迁入园,实现转型升级、提质增效。